欢迎光临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杂志社! 北京时间: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期刊简介 栏目设置 投稿须知 杂志封面 在线投稿 作者留言 联系我们
《农业开发与装备》官网邮箱:nykf@vip.163.com ,欢迎投稿!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编辑出版 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
主  编 陈巧敏
副  社 胡进鑫
主  任 李 丹
投稿邮箱 nykf@vip.163.com
咨询电话 010-51459908 025-84346221
社  址 南京玄武区柳营100号
刊  号 ISSN1673-9205
     CN32-1779/TH
邮政代号 28-284

农发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农发动态

绿色农业发展如何成为新常态

已阅:899

    40年来‘三农’发展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要真正达到强富美,还必须从几大陷阱中拔出腿来,与时俱进。”日前,在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主办的“纪念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周年座谈会暨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年会”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专委会名誉主任李毓堂如是表示。

    而如何真正让大家吃得安全和放心、更大范围实现绿色农业,是多位专家关注的焦点。

    避免发展陷阱

    在李毓堂看来,“三农”发展陷阱之一,即化学农业陷阱。

    目前化肥、化膜、化药、化学添加剂,仍是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以化肥为例,人们多年倡导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到如今只是取得化肥使用“零增长”的成绩。换言之,化肥总体用量并未明显减少,其中50%~70%的无效成分成为土壤、水体、空气和农产品的污染物。加上化膜、化药、化学添加剂仍大量使用,“这怎么谈得上农业转型升级?大众需要的绿色、无公害、健康食品从哪里来”?李毓堂说。

    李毓堂认为,另一“三农”发展陷阱是小农经营陷阱。现在这种个体分散经营的小农方式,已不能适应绿色科技全面普及的需要,需要抱团发展集体经济。

    而相应的第一产业陷阱也不容忽视,现时的农业仍基本处于第一产业。即生产初级农产品和原料的状态,农产品加工、销售,即二、三产业环节增加的几倍产值和效益却不能为农民所得。“农民不富,哪能全面推广普及绿色科技成果?”李毓堂说。

    时代要求

    “当前大众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进入新时代,有了新要求,大家更关心舌尖上的安全问题和农业生态污染排放问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卢继传表示,当前,发展绿色农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发展绿色农业,就是要解决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一系列突出问题,我国农业正在迎来战略性的改革,发展绿色农业将成为新常态。

    “如今很多老百姓认为吃什么都不放心,有些绿色食品也是有名无实。”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郭书田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各个地方绿色农业的试验区、实验园有很多,要保障安全和质量,把握的一个要害是真正实现绿色目标,现在中央文件不仅强调农产品高产、优质、高效,更要求生态、安全。而要把握的第二个要害是环境安全,如果生产农产品的环境有问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都无从保障,所谓绿色农业也是空谈。

    最近几年中国污染排放的增量减少,化肥、农药零增长目标已经提前实现,但总量、基数还是很大。“面源污染还是比较严重,还需要下大功夫。”郭书田说。

    机制创新推动

    在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天佐看来,要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变革,就是要从过去主要依靠拼资源、拼消耗的方式向绿色高效方式转变。“农业的绿色发展看似是一个资源环境问题,但其实质上还是一个经济问题,我们要让生产者和消费者自觉地把生态环保放在重要位置上,必须依靠体制机制的创新。”

    张天佐认为,应该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加快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重点在完善农业资源保护补贴政策、建立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实行绿色发展方式补贴等方面下功夫,加强政策的创设,完善机制,引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到绿色发展工作中来。除了这些激励政策以外,还需尽快明确绿色发展的主体责任,完善相关的技术标准和强制性措施,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划清市场主体的行为边界,形成激励有效、约束有力的绿色发展制度创新。

    “现在国家一直在推进建设农产品的品牌和可追溯系统,人们的品牌意识逐渐浓厚,如今人们正在由原来吃不饱、现在的吃不了向将来的吃得好过渡。”中国农业科技讲习所所长兼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所长胡兆荣相对乐观:将来那些高农药残留和化学残留的农产品很可能就无人问津了,目前我国农药使用量已实现连续3年负增长,未来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必然呈现更好的发展态势。

来源: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