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编辑出版 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
主 编 陈巧敏
副 社 胡进鑫
主 任 李 丹
投稿邮箱 nykf@vip.163.com
咨询电话 010-51459908 025-84346221
社 址 南京玄武区柳营100号
刊 号 ISSN1673-9205   CN32-1779/TH
邮政代号 28-284
|
|
|
|
|
|
石油土地污染如何治理 |
| 已阅:989 次 |
石油土地污染如何治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身边的环境也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而变得越来越糟糕,我相信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劣绝非人们所希望看到的,所以现在也有很多的环保企业和相关的环保组织在致力于环境治理的研究,通过研究环保的材料,或者找到一些污水的治理方法是很多环保企业与机构一直在努力的事情。融合现代科技,平衡资源得失,权衡长远与眼前利益,综合环境治理的研究与开发,方案的制定,专利技术的申请;污水处理与应用,污染土壤的修复,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1、物理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是指以物理手段为主的客土法、焚烧法、物理分离法、溶液淋洗法、固化稳定法、热脱附法及电动力法等污染治理技术。其中前几种方法是早期的石油污染土壤治理技术,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修复效果,但投资巨大,污染物消除不彻底,潜在危险性较大,已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热脱附法、电动修复等一批技术经济可行的新工艺。
2、化学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主要包括溶液淋洗萃取法、光催化氧化法和化学氧化法等。相对于其他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发展较早,也相对成熟。但其修复过程可能严重影响土壤的物理结构和生物学活性,技术成本较高,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到目前为止,化学修复技术只适宜在特定的情况下使用。
3、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的生长代谢过程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转化的方法,具有安全可靠、修复成本低的特点。石油污染场地土壤生物修复的基础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工程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技术体系,包括关键工艺、修复制剂、配套设备等核心技术系统和指标评价、工程软件、风险评估等支撑技术系统。生物修复作为土壤污染治理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已得到世界各国环保部门的认可。
武汉中地大环境治理有限公司(简称“中地环境”),坐落于东湖之滨、风景秀美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内,隶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中地环境”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的教研成果为技术基础,坚持产学研结合的思路,使产业、高校、市场形成持续互动,是一个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优质校企平台。
“中地环境”凭借环境学院的技术支持,多项核心专利技术,先进的监测检测设备和高校专家团队,以高起点融入到环境治理领域,公司致力于为各类行业企业用户和政府机构提供可持续的全过程服务。
来源:网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