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明轩
(和顺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山西和顺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农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如果依然停留在传统农业发展层次的话,很难取得理想的效益。这样的话,就要在农业的发展上着力特色化的发展,切实做好特色农业的发展。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以此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为真正实现特色农业的持续、健康和特色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特色农业;内涵;演变;评价
0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将如此,如何立足实际,做好特色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地区已经具备了特色农业发展的条件,究竟什么是特色农业,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对于我们能否切实做好特色农业的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
1 特色农业的概述
1.1 特色农业的概念
相对于农业而言,特色农业的概念是一种范畴的扩展,也是一种朝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特色农业就是以社会生产劳动为基础,依托当地的优势条件,尤其是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等,促进和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最终获取人类社会所需求的,具有特色的,能够带来更多产品附加值的农业。
1.2 特色农业的内涵
特色农业是涉及到诸多部门的,包括农用工业、农业商业等,其中农用工业是为特色农业的生产进行服务的,工业则是针对特色农产品的加工工业。除此之外,还涉及到农业金融、农业科技、农业教育等相关内容。
2 研究综述
2.1 关于特色农业的概述
随着特色农业在我国的发展不断加快,政府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因此也成为众多专家和学者研究的对象,在理论体系上也不断丰富和完善,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孔祥智在他的研究中首先对特色农业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特色农业的特征,然后以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重点分析,分析的主要切入点就是各种优势,诸如资源、环境的优势等,然后针对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条件、困境等进行了剖析。
从他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特色农业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作为基础,针对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畜牧业、种植业以及中药材的开发是很容易形成特色的。
陈印军在他的研究中同样是分析了特色农业的内涵,只是切入的角度略有差异,另外也从经营的方式、品质退化以及科技方式等层面分析了西部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和困境,最终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和建议,应该说是符合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实际的,也是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
杨祥禄的研究则是以“四川的特色农业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然后针对四川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特色农业发展的条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战略思路等,最终得出结论,认为对于四川地区而言,针对环境条件和气候条件等,发展油菜产业以及蚕桑产业和名品杂粮等是较为适宜的。
陶性潜在他的研究中是针对贵州地区展开研究的,基于贵州地区的实际条件,发展中医药材、野菜野果以及杂粮等是具有优势的,但是要想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要充分了解市场,发展龙头企业的优势,做好品牌战略,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实现产业化的经营和发展。
张涛在他的研究中重点分析了甘肃地区的实际情况,认为甘肃特色农业能否持续发展,重点在于处理好六个层面的关系,分别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传统农业与特色农业的关系、特色农业与水资源的关系、特色农业与环境的关系、区际之间的关系及短期与长期的关系
2.2 关于特色农业内涵的研究概述
20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着以色列节水灌溉、美国生物农场等特色农业的成功,使全世界广泛接受特色农业。我国对特色农业的探索和实践起步较晚,目前,关于特色农业的内涵,国内学术界尚没有统一的界定,具有代表性的观点都是围绕着区域性、独特性、产业化、规模性、资源性、市场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来定义的。从研究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特色农业内涵的认识,应该重点从七个层面展开的。
首先,特色农业的发展是充分立足在当地优势基础之上的,应该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不能够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毕竟在自然优势等方面是存有较大差异的。一个地区的特色农业发展较为理想,一定是应该符合当地生产水平,技术水平以及资源优势的,如果盲目照搬,未必与当地实际相符,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良好经济收益,甚至还会产生不良影响,阻碍当地农业的发展。
其次,既然是特色,那么所生产的农业产品自然也应该是特色的,对于产品的要求也应该是更好一些的,无论是口感,还是营养价值,以及外观和养生等方面都应该追求更好的品质否则是无法达成市场实际需求的,也就缺乏综合竞争力特色农业的发展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第三,特色农业所产生的效应应该是综合性的,在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形成特色农产品生产的产业化经营,从而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特色农业的报酬递增规模经济。若不具备一定规模,其产品则无法进入市场,因为它只能是样品或展品。
第四,特色农业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的工程,是诸多因素共同发挥合理的结果,也应该是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特征的市场型农业。
第五,特色农业必须具有高效性,其投资回报率应高于常规农业,否则,生产者就不愿意进行创新而从常规农业生产转入特色农业开发。此外,特色农业又是以质量和效益为标准的高效农业,其最大的特点是高投资、高风险、高效益。
第六,特色农业的可持续性强调以特色占有市场,并强调区域、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和充分利用,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有效统一。
第七,特色农业必须与市场需要和社会需求相一致,因为社会需要和市场需要是衡量特色农业是否特色的重要标准。
特色农业的内涵丰富,应从区域性、独特性、产业化、规模性、资源性、市场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予以综合把握。
3 结语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特色农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诸多部门的共同努力,需要政策的导向,需要对市场的充分调查,需要充分挖掘当地的资源优势,需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求得健康的发展。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