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国伟
(赤峰市农业综合开发评审中心,内蒙古赤峰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乡村振兴是一项重要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重视农业发展质量的提升,为乡村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按照相关战略部署的要求,我们需要结合赤峰市农牧业发展的实际状态,重视农牧业发展速度与质量的提升,促进赤峰市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赤峰市农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赤峰市农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农牧业;发展对策;思考
1 前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党中央的重要决策,这一决策能够顺应世界农业的发展规律,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只有妥善的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在赤峰市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采取科学的发展措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实现。
2 赤峰市农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赤峰市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的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现代农牧业建设初见成效。全市始终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牧业,实现产业化,以打造大园区、培育大龙头、建设大基地、创建大品牌为着力点,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已形成粮、肉、菜、草、乳五大主导产业,成为自治区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3 关于赤峰市农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3.1 加大力度建设农牧业基础设施
做好农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为农牧业生产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执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并积极采取节约用地制度,提升耕地的数量与质量,实现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对土地进行大规模的整治,提高农田建设标准,尤其是对永久基本农田的规划与维护工作,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实现藏粮于地。与此同时,还要对草牧场进行全面的建设与保护,建立完善的草原生态保护机制,对相关工作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从根本上对草原退化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促进草原植被盖度的提升,保证草群结构的合理性,提高牧草的品质,实现藏畜于草。此外,还要进一步提高农牧业水利基本建设水平,建立健全节水工程体系,推动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同时加强高质量生活用水工程以及生产节水工程的建设,进一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重点提升农村牧区抗灾御灾能力,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条件。
3.2 对农牧业的供给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
对农牧业的供给结构进行积极的调整与优化,建立更多的优秀农牧产品品牌。对农牧业的供给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供过于求的产品,需要适当减少产量,而对于供不应求的产品,则需要适当的增加产量,实现种植结构与养殖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完善的种养体系,保证农牧产品的供求结构间能够互相配合,相互适应,有效地提升农牧产品的供给水平。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赤峰市必须适当的降低玉米种植面积,并且对粮饲进行兼顾型调整,缩减普通籽粒玉米的种植数量,增加青贮玉米以及优质苜蓿的种植数量,同时增加优质小麦、稻谷、杂粮杂豆的种植数量,达到对种植结构进行优化的目的,实现粮食供给结构的升级。提升本地区肉牛肉羊优势产业带功能,实现稳羊增牛目标,以市场为导向适当提高其他特色畜种的产能。与此同时,出台和建立完善的农牧产品品牌政策,为知名品牌提供必要的支持,重点培养知名品牌。加大力度宣传农牧产品品牌,使更多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成为知名品牌,形成品牌效应,促进赤峰市优质农牧产品的发展与提升。此外,要建立完善的优质品牌溯源制度,使消费者能够放心购买相关产品,不断扩大其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与竞争力,提升品牌知名度。
3.3 积极发展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绿色农牧业
采取质量兴农兴牧与绿色兴农兴牧措施,制定符合本市实际情况的战略与对策,不断提升农牧业生产数量,通过数量的积累促进质量的提升。加大力度建设绿色农牧产品生产基地,实现绿色防控,坚持配方施肥,应用健康养殖的方式,推动高效低毒农兽药的使用,采用标准化生产方法,不断提高农牧产品的质量,严格执行相关安全标准,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流程,保证农牧产品从农田牧场到餐桌的安全性。与此同时,还要对农牧品质量以及食品的安全性进行严格的监管,有效的提高县级以及乡级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坚持农牧业结合的发展方式,实现农牧业之间的互补,促进绿色农牧业的发展,并重点发展特色种养业。从产业兴村、兴旗、县、区的方向入手,根据旗、县、区的特点发展特色农牧业与种养业,建设更多有特色的产业强县(旗、区)。对全市农牧业布局进行优化,实现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形成具有明显优势的农牧业产品生产区域。此外,还要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与生态种植业,确保能够充分的供给优质的粮、油、糖及蔬菜、瓜果等产品。畜牧业是我市的主导与特色产业,也是我市农牧业发展的优势,因此,必须将畜牧业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提高农牧业发展水平,在促进肉牛肉羊产业化发展的同时,适当地发展其他畜禽品种,为农牧业发展提供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3.4 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投入
全面支持农牧业的科技创新工作,为农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加大力度对农牧业科技体制进行改革,增加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绿色环保技术以及安全技术,并在应用过程中不断的研发与推广。加大力度建设现代化的农牧业科技园以及示范基地等机构,在农村设立科技服务试点。鼓励高端科技人员到基层为农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建立完善的农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机构,为表现优异的人员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农牧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牧业的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绿色化、现代化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牧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对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实现农牧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生产出优质的绿色农牧产品。
3.5 对农牧业经营主体与体系进行完善
实现小型农户与农牧业发展的衔接,发展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重视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以及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小型农户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实现小型农户的现代化生产经营,形成完善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与经营体系,促进农牧业生产规模与水平的提升,获得更高的经营效率。与此同时,还要对小型农户生产与现代化农牧业经营的关系进行妥善的处理,为农牧业发展提供全程的社会化服务,建立更多的农牧业服务中心,提高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水平,促进小型农户现代化发展的实现。此外,在大力支持小型农户发展农牧业生产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实现生产与经营的现代化,进一步提高小型农户的经济效益,促进其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6 促进不同产业间的融合发展
实现不同产业的融合,建立新的产业体系。在农牧区建立产业融合示范点,对农牧产品进行加工,以便提升农产品的价值,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对农牧产品加工企业给予更多扶持,实现农牧业与加工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优质企业的带头作用,加大力度建设农牧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与农户间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对农牧产品的市场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提升产品市场流通效率。建设各类农牧产品市场,并为其配备完善的物流设施,积极发展连锁营销、配送中心、电子商务等经营途径,有专业的营销团队负责产品的营销工作。加强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工程的建设,开发更多形式的旅游产品,发挥本地特色,促进农牧旅游行业的发展。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建立田园综合体,吸引更多的游客,在为游客提供优质旅游服务的同时促进农牧产品的销售,实现农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4 总结
在赤峰市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效果,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促进农牧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为本市经济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