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小萍
(会泽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云南曲靖 农机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现代农业的经营发展来看,农村合作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现在:提升合作社组织化程度,增强自身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保护农民自身利于,大大提升农民经济收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正因为此,各类鼓励扶持政策纷纷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涉及项目、整体数量、服务领域、运作模式等等,都呈现不一样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国内农村合作社起步晚,发展中会暴露出各种问题。对此,从实践探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鼓励并规范各类合作社建设、做好合作社人才建设、加大合作社税免和项目支持、改进合作社融资服务和渠道等措施和建议,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合作社;运作模式;发展思路
1 农村合作社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1.1 提升合作社组织化程度,增强自身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较单一农民有着更强的市场拓宽能力,大大降低市场交易的潜在风险,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尤其在组织农民规模化经营,克服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上,体现出来的优势更加明显。
1.2 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合作社的建立,通过品种改良、科技推广等等环节,大大推进农业产业的品牌化建设,实现了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建设,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农业的优化发展。
1.3 有利于保护农民自身利益,大大提升农民经济收入
近年来,各地不断探索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分配机制,一方面,按市场价或保护价收购社员农产品,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另一方面,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营利润按社员的交易额进行分红,促进农民既增产又增收。
1.4 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市场流通农产品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在整个生产流通的过程中,要求做到标准化切入,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而合作社的建成,是推进规范化建设的第一步,未来的发展将确保农产品生产更具市场竞争力。
2 农村合作社经营状况分析
2.1 经营发展现状
近些年,尤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随着法律地位及民众认可度的持续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基本体现在:第一,整体数量得到增多,经营水平得到改善。第二,合作社经营涉及项目变广,从传统的种植业,逐渐向农机、植保、信息、养殖等多个领域渗透。第三,合作社的服务领域拓宽,随着这些年的经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服务领域由原先的信息服务逐渐拓展到农资、农机、农技、加工、仓储等等多个环节。第四,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尤其这几种模式最为突出:“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等。
2.2 暴露出来的问题
合作社规模普遍偏小,整体实力仍显薄弱。很难形成产品规模和提高产品质量等,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产业化经营、提高规模效益的主要障碍。合作社服务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服务面不广、层次较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合作社组织优势的发挥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合作社融资难,高素质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组织加工、开拓市场的开展及合作社的发展与创新。合作社制度尚不健全,管理运行有待规范。对合作社的扶持政策有待配套完善。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税收减免等政策主要给予重点龙头企业,对合作社的优惠政策还存在着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3 农村合作社未来发展研究
3.1 鼓励并规范各类合作社建设
尊重规范合作社建设,明确合作社法律地位,鼓励壮大合作社建设。推进合作社建设民主议程,行使好民主监理作用,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多种形式助推合作社建设,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鼓励地方龙头企业通过分红、返利等形式与合作社联结,形成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体。
3.2 做好合作社人才建设
人才直接决定合作社发展的后劲,为此,结合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培育现代职业农民。同时,引导这些高素质的农户,能积极参与到合作社建设中去,培育合作社带头人,体现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大人才培训投入力度,规划组建培训基地,强化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3.3 加大合作社税免和项目支持
扶持壮大合作社,政府方面应作出表率。涉农各项目的经营中,像是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贮藏等方面的用水、用电要在价格上作出调整。同时,对服务农业生产的相关收入,早期应相应减免营业税,对农产品加工减免增值税。
要合作社主打项目的选择中,应针对农产品优势产区,开发有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同时,地方有财政倾斜输出的标准化建设、购置补贴等等,都要重点给予合作社,这样将很好带动合作社的飞速发展。
3.4 改进合作社融资服务和渠道
资金影响到合作社的规模化建设,根据发展需要不断优化融资服务项目,鼓励金融机构能根据合作社的建设发展需要,创新金融服务产品,逐步加大金融信贷投入。地方上条件允许的,可尝试成立同类合作社的资金互助社。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实现科技对接、产销对接等等,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搭建平台。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