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杂志社! 北京时间: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期刊简介 栏目设置 投稿须知 杂志封面 在线投稿 作者留言 联系我们
《农业开发与装备》官网邮箱:nykf@vip.163.com ,欢迎投稿!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编辑出版 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
主  编 陈巧敏
副  社 胡进鑫
主  任 李 丹
投稿邮箱 nykf@vip.163.com
咨询电话 010-51459908 025-84346221
社  址 南京玄武区柳营100号
刊  号 ISSN1673-9205
     CN32-1779/TH
邮政代号 28-284

农业开发 您的位置:首页 - 农业开发

彰武县农业综合开发后备资源调查与建议

已阅:1266

张纯信1,吕林辉2,冯树清3,张宏远1,刘时静4

1.彰武县农业服务中心,辽宁彰武  

2.彰武县兴隆堡镇农科农机站,辽宁彰武  

3.彰武县彰武镇农科农机站,辽宁彰武 ;

4.彰武县教师进修学校,辽宁彰武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对新时代农业综合开发提出新的需求,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目标,遵循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全县(20192021年)农业综合开发后备资源情况做了详细调查,为今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统筹规划提供详细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资源调查

调查的基本情况

1.1  自然地理情况

全县自西向东分布着绕阳河、柳河、养息牧河和秀水河四大河流水系。均属于辽河流域。境内总流域面积3 641 km2。其中:流域面积大于50 km2以上的河流24条,流域面积100 km2以上河流14条。彰武县属北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春季多风,全年主导风向西南风。全年平均气温7.2℃;年均降水量506.6 mm,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降雨多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的79.3%。降雨年际变化大,丰枯交替发生,全年最大降雨量1969744.1 mm,而最小降雨量1965年仅329.6 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20 cm蒸发皿)为1 788.2 mm;平均相对湿度61%;以西北风和东南风为主,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7.6 m/s;平均冻土深度1.11 m最大冻土深度1.48 m,最小冻土深度0.68 m

1.2  经济社会情况

彰武县辖22个镇、2个乡、四个街道办事处16个社区居委会、184个村委会。全县总土地面积3 641 km2,人均土地0.895 hm22016年全县总人口406 424人。按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划分,农业人口329 42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1.05%;非农业人口76 99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95%。按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划分,城镇人口83 058人,农村人口323 366人,城镇化率20.4%

1.水资源情况

彰武县地表水资源量为13 099m3,地下水资源量为38 245m3,水资源总量为44 678m3,根据2010年统计资料计算,我县人均水资源量为1 076 m3/人,均水资源量为213 m3/667m2

1.4  土地资源情况

全县土地总面积3 641.00 km2,土地资源结构为:耕地1 400.2 km2,实际播种面积耕地1 863.20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51.17%;果、菜园地31.98 km2,占0.88%;林地1 193.26 km2,占32.77%;牧草地87.09 km2,占2.39%;城镇村及独立工矿用地253.01 km2,占6.95%;交通用地77.5 km2,占2.13%;水域108.55 km2,占2.98%;其他土地26.41 km2,占0.73%

1.5  森林资源情况

全境森林面积14.67 hm2,树木3054111种,有林地11.93 hm2,木材蓄积量375m3,森林覆盖率32.93%,年均增长立木蓄积22.5m3,年可采伐20m3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1)后备资源项目区内涉及的各个行政村在自然、社会、经济和水土资源等方面不尽一致,故以各乡镇所涉及的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划分37个水资源供需平衡分区,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根据《阜新市水资源评价》对项目区地下水资源量和地下水可开采量等进行计算。

2)经过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水源灌溉工程中,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5%,管道输水利用率达到0.95,田间水利用系数达到0.9,灌溉水利用率达到0.85。简单计算以2018年为现状年,2032年为设计规划年进行计算,现状年项目区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7 523.11 m3,需水量为934.42 m3;水平年项目区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7 523.11m3,需水量为2 534.70 m3,各项目区水资源量可满足设计。

后备资源分布

根据彰武县地形地貌特征;水文地质分区;水资源丰欠程度等具体情况,将全县划分为东部低山区、西部丘陵区、北部沙荒区和中南平洼区。东部低山区,在彰武县城的东北。土质较好,是易旱缺水区。本次后备资源项目区后新秋镇位于此区。北部沙荒区,在彰武县城的北部。土质较薄,风沙较大,是全县水资源较丰富区,本次后备资源项目区大德镇和阿尔乡镇位于此区。西部丘陵区,在彰武县城的西北部。土地瘠薄,是易旱缺水区。本次后备资源项目区满堂红镇、四堡子镇、哈尔套镇和平安镇位于此区。中南平洼区,在彰武县城的本区中心。土质一般,是易涝区。本次后备资源项目区两家子镇、前福兴地镇、兴隆堡镇、丰田乡和五峰镇位于此区。

后备资源项目区大部分是中低产田,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无灌溉工程和设备,排水渠系及建筑物配套不完备,田间道路坑洼不平,雨季泥泞,林带缺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极差。

根据项目区地理位置,现状特点,在东、西部和中南部项目区进行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在北部项目区进行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建设。

彰武县农业综合开发后备资源调查(20192021年)总建设面积为1.51 hm2,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36 hm2,分布在两家子镇、前福兴地镇、兴隆堡镇、丰田乡、五峰镇、后新秋镇、满堂红镇、四堡子镇、哈尔套镇、平安镇等10个乡镇;生态综合治理项目1 466.67 hm2,分布在大德镇和阿尔乡镇2个乡镇。

12019年总建设面积为7 192.67 hm2,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5 726 hm2,分布在两家子镇、五峰镇、兴隆堡镇、前福兴地镇、丰田乡、满堂红镇、平安镇、哈尔套镇、四堡子镇和后新秋镇。生态综合治理项目1 466.67 hm2,分布在阿尔乡镇和大德镇。

22020年总建设面积为4 390.67 hm2,全部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分布在两家子镇、五峰镇、兴隆堡镇、前福兴地镇、丰田乡、平安镇、哈尔套镇和后新秋镇。

32021年总建设面积为3 526.67 hm2,全部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分布在两家子镇、兴隆堡镇、前福兴地镇、丰田乡、平安镇、哈尔套镇和后新秋镇。

综合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农田形象大幅度提升,产出效益明显提高,从而推进全县农业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4 hm2,项目区计划种植玉米。项目实施后年增产值4 109.14万元。

4.2  社会效益

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改善。项目区内道路平直、通畅;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行路易、品种优、科技新;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生态和谐、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格局。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农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形成。

通过生态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控制土壤侵蚀,增加土壤水分存储,增加植被面积(含作物)和生物产量,变水分无效蒸发为有效蒸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由于减少了水、肥、土的流失,可增加土地的使用价值,从而增加当地农、林、牧等的各项效益。

通过对项目区实施科技培训,农民科技素质明显提高,就业和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拓展农民的生存空间,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致富途径。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热切盼望解决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使党的惠农政策得到落实,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在开发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组织农民进行适度规模化经营,着力组建农技、植保和水利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化体系,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4.3  生态效益

一是水土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使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和保护,使农业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各项资源统一配置,综合利用,改善农田小气候,生态效益显著。二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高产高效经济作物生产有保证,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使农业持续高产、稳产。

后备资源调查开发利用建议

本次后备资源调查全县覆盖,项目实施后增强项目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旱能浇、涝能排,增加农民收入。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先后顺序应充分考虑地下水情况。

1)北部沙荒区项目区为生态项目区,地下水资源丰富。

2)中南平洼区项目区与东、西部低山丘陵区项目区相比较,地势更为平坦,地下水水资源量更丰富。

3)东、西部低山丘陵区项目区单井出水量5 m3/h以下,中南平洼区的丰田乡宝山村和杏山村,五峰镇高山台村和马账房村单井出水量5 m3/h左右,其他项目区8 m3/h以上。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