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杂志社! 北京时间: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期刊简介 栏目设置 投稿须知 杂志封面 在线投稿 作者留言 联系我们
《农业开发与装备》官网邮箱:nykf@vip.163.com ,欢迎投稿!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编辑出版 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
主  编 陈巧敏
副  社 胡进鑫
主  任 李 丹
投稿邮箱 nykf@vip.163.com
咨询电话 010-51459908 025-84346221
社  址 南京玄武区柳营100号
刊  号 ISSN1673-9205
     CN32-1779/TH
邮政代号 28-284

农业开发 您的位置:首页 - 农业开发

乡村振兴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对策分析

已阅:1387

汪 澄,汤文超*,李义东

(罗田县农业局,湖北罗田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介绍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定义和基本属性,阐述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对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了罗田县休闲观光农业有利条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罗田县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向纵深发展的四条经验做法。

关键词: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振兴战略;经验

引言

休闲观光农业主要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依托,结合现代旅游业态,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习、品、考、书、画、摄、购的现代农业形态,基本属性是“农业观光+旅游文化+休闲乐趣”。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种农业与旅游休闲、观光活动等服务业有机融合而生化出来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业态,是农业功能从“一产”到“三产”的一种拓展,也是产业链的一种延伸,根据目前我国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实践,主要有休闲型、体验型、教育型、贸易型、节庆型五种类型。

休闲观光农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把农业发展与休闲娱乐结合起来,能够打破一、二、三产业的界限,充分利用农业和旅游两个资源优势,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效配置农村各种资源,引导生产要素回流农村,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农民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得以提高。能使农民在不离乡、不离土情况下就地就业、创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从而逐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罗田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有利条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有利条件

罗田县位于大别山南麓,大别山旅游公路、武英高速、麻阳高速贯穿境内,进入武汉1小时经济圈;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适合于多种农、林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农业特色明显,为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提供了可靠保证。是著名的板栗之乡、茯苓之乡、甜柿之乡和野生兰花之乡,旅游资源丰富,为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提供了广阔空间。境内国家级大别山森林公园等10个国家、省级保护区,有胜景级景点9个、上景级景点39个。

2.2  发展现状

罗田县资源禀赋独特,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交通物流便利,生态环境良好,农业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是个典型的农业休闲与乡村旅游资源大县。目前,全县共有休闲农业旅游各类企业450家,其中年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加工企业25家,农家乐400家,休闲农庄25家。从产业链分布来看,全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商品加工企业35家,开发产品200多个品种,并建有农产品加工园,仅农产品加工企业就有34家。从区域分布来看,有10个乡镇和326个村开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直接就业2万人,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 000元,是全县平均水平的1.8倍;间接就业农民35 300人,旅游区农户人均增收2 380元以上。全县休闲农业旅游共招待游客150万人次,实现休闲农业旅游总收入6亿元。

2.3  存在的问题

主要一是认识不清,存在将农业生产与旅游功能分割,不能有机融合的误区;二是产业规模不大,开发模式雷同,造成游客分流和客源不足,数量众多、效益低下等状况;三是结构较单一、人工凿痕重,既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也使其失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四是节性明显,旅游观光旺季短。受自然气候条件、农事季节的影响,具有季节性,淡旺季的反差明显。五是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农园景深较浅。

罗田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经验做法

由分析得知,罗田县拥有美丽怡人的风景、丰富多彩的文化、便利快捷的交通,成功打造了一批叫响全国的品牌,取得了较好成效,其主要经验做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3.1  更新观念,形成共识

全县上下摒弃重旅轻农、重开发轻规划、重造景轻配套的思想误区,打破农业、旅游业各自为战的局面,形成“大旅游”格局。整合农业、旅游、城建、交通、环保等部门力量,引导人力、物力、财力向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集聚,各部门要全程参与,跟踪服务,支持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形成全县上下同下一盘棋,共筑一个梦的良好工作运行机制。

3.2  目标定位清晰准确

几年来,罗田县通过“政府+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个体”的模式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成功创建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清晰,打造了独树一帜的特色农业产业观光园,形成以大别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天堂寨4A级景区为依托,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支撑,坚持“两手抓、两不误”的“大旅游”发展战略,促进农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大农产品营销力度,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拓展休闲观光农业游览深度,逐步形成省内有特色、全国有影响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

3.3  强化项目支撑,扩大招商引进

一方面坚持产业融合,一二三产业一起上,大中小项目一起抓,多种要素一起引,定向、定位、定责招商,努力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区位优势,在立足生态农业、大力构建全产业链营销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项目渠道,探索出一条项目带动休闲农业发展的新路子。三是项目策划上做到从单项策划到产业策划的深化,招商运作上做到从单兵作战到组团招商的深化,招商策略上做到从筑巢引凤向立体营销的深化,招商引资方式上做到从单项型向全能型深化。

3.4  制定相关政策,扶持休闲农业发展

制定相关政策,扶持休闲农业发展。一是推进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变“要我流转”为“我要流转”。二是制定金融政策,破解融资难题,加强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难题。三是制定科教兴农政策,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制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产业政策、行业标准、管理服务规范。同时,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结语

通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还可有效提升产业结构,能将农业与体验旅游两大产业的优势进行叠加,达到合理调整休闲观光农业旅游项目空间布局,把握旅游需求发展方向,开发多种特色休闲观光农业项目,提升城乡人民生活品质,从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罗田县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为山区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值得复制、借鉴。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