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杂志社! 北京时间: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期刊简介 栏目设置 投稿须知 杂志封面 在线投稿 作者留言 联系我们
《农业开发与装备》官网邮箱:nykf@vip.163.com ,欢迎投稿!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编辑出版 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
主  编 陈巧敏
副  社 胡进鑫
主  任 李 丹
投稿邮箱 nykf@vip.163.com
咨询电话 010-51459908 025-84346221
社  址 南京玄武区柳营100号
刊  号 ISSN1673-9205
     CN32-1779/TH
邮政代号 28-284

产业分析 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云南省罗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已阅:1422

李建开刘双泽

(罗平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云南罗平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目前,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提质升级,促进农民增收、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罗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主要做法、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为罗平县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罗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

基本情况

1.1  基本情况

罗平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东与贵州省兴义市接壤,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相连,西至北与师宗、陆良、麒麟、富源四县(区)毗邻。县境东西宽75 km,南北长99 km,国土面积3 018 km2,辖12个乡(镇)154个村(居)委会。2018年末全县总人口60万人,农业人口5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91.6%;耕地面积7.6 hm2;粮食播种面积4.95 hm2,总产2.83亿 kg2018年农业总产值8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 413元。县境内自然气候温和,年均温1418℃,既有典型的南亚热带气候型,也有北温带气候型,立体气候突出;从南到北,海拔逐渐递增,8001 800米不等;水利资源丰富,南盘江、黄泥河、块择河、九龙河、多依河、清水河等流域流经境内;年降雨量分布不均匀,一般1 1001 740 mm;日照时数从南向北递增,平均日照1 800 h;交通便捷,基本形成南昆铁路、324国道、罗黄省道、城乡柏油路、乡村水泥路的交通网络,道路硬化建设基本覆盖了2/3以上的村寨;土壤肥沃,土层深厚;信息网络覆盖整个区域,开通了乡村数字化信息,电视、手机普及率较高,农信通发布的短消息应用较广。

1.2  种植情况

中药材是罗平县的主要经济作物组成部分。随着全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升级,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中药材生产稳步发展,经济效益逐步提高。采取中药材生产种植大户带动,高产高效示范样板带动,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产供销带动,罗雄街道、板桥镇等地实现了中药材商标保护等措施,大力促进了罗平县中药产业的快速提质升级。

2018年罗平县中药材种植1.44 hm2,实现产值7.689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9.23%,占全县生产总值(GDP)的4.26%。其中生姜种植1.13 hm2,产量30 t,产值6.3亿元;薏仁种植1 966.67 hm2,平均产350 kg/667m2,产量1.033 t,产值0.5165亿元;三七种植253.33 hm2,平均产120 kg/667m2,产量0.046 t,产值0.138亿元;金银花、杜仲、重楼、半夏、鱼腥草、沙仁、百合、银杏等其它中药材种类种植846.67 hm2,产量0.421 t,产值0.7349亿元。

1.3  加工情况

全县仅有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8家,小型企业10家,主要集中在生姜和薏仁加工,其他没有加工企业。

主要做法

2.1  多举措并举,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发展

通过成立领导小组,实行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管理机制;通过市场引导、政策扶持、结合项目开发,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发展;通过种植科学管理,创建科技示范区,辐射带动,扩大种植;通过建立不同区域不同种类的中药材品种核心示范区,通过强化无公害、绿色、有机管理机制、增加科技投入等措施来提高单产、提升品质,让群众经济效益明显增加,以此来巩固和扩大生产种植规模。

2.2  加大扶持、培训、指导力度

选择感兴趣、能吃苦,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中药材生产种植大户,通过扶持、培训、指导,提高种植管理能力等实例宣传带动。

2.3  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进行试验示范,为让种植户少走弯路,降低损失,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淘汰劣质和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推广适应市场需求、适宜当地自然气候的优良品种。

2.4  引入合作社和企业运作机制,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成立中药材生产合作社,统一技术措施,提高产量和品质,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通过引进企业运作,实现土地流转,规模种植,建立生产基地,增加投入,统一技术管理措施,强化规范管理,建生产档案,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创建品牌,立足市场,发挥效益,两种运作方式快速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存在问题

罗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总结出了宝贵的经验,但仍有一些问题存在。

1有一定的基础,但不成规模,且种类繁杂。罗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虽然具有一定基础,但尚未形成规模化种植,全县中药材种植种类(品种)繁杂,质量参差不齐,仍未形成享誉省内外及国内外的拳头产品和品牌效应,市场竞争力不强。

2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低,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规模效应还没有形成,难以形成合力。罗平县中药材资源丰富,优势明显,但仍处于以中药材种植为主的中药材农业初级形态,加工企业微乎其微,加工种类单纯,使得中药材产业链不完整,商业竞争力弱,资源优势未能发挥。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正在逐渐扩大,但种植基地比较分散,各乡镇、种植专业组织、种植户基本上处于单打独斗状态,缺乏统一的布局和组织协调,还无法形成合力,同时缺乏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产品质量难以保证,难以有序的参与市场竞争。

3商家炒作,价格虚高,种植跟风,血本无归。以2015年三七种植为例,当时由于商家炒作,鼓吹价格超过250/kg的鲜货,干货可达1 000余元,使得众多个体或者农民组织盲目跟风种植,最后导致血本无归。当前种植面积增长速猛的白芨仍然存在上述倾向。

建议对策

4.1  科学规划,正确引导

县级农业部门要正确引导有实力有意向的企业、农民组织或个人选择市场前景广阔、适宜罗平县种植的生姜、薏仁、金银花、重楼等品种,建立稳定可控的种植基地,统一规划、科学布局、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发展可持续的订单产业。

4.2  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以罗平县中药材主导特色品种生姜、薏仁、金银花、杜仲、重楼等为依托,组织种植、加工、销售企业成立松散型集团,走一体化经营道路,培育发展一批优势明显、竞争力强、能带动全县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的龙头企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发中药材产品,提升中药材全产业链竞争力。

4.3  加强加工销售,增加产业效益

鼓励辖区内中药材加工企业,改造升级,增加企业产能,发挥产地中药材优势和企业技术优势,强化质量,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挖掘中药材产业潜力,开发中药材的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层次。鼓励和吸引非药品生产企业,精选优势突出、市场前景广阔的地道药材,开发日用化妆、保健、旅游产品等,扩大产业面,延长产业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

4.4  强化品牌意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优势中药材种植区域要树立品牌意识,加强与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的合作,积极申报中药材地理标志登记、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打造优质品牌,提高知名度,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品牌优势,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建立严格的中药材质量安全监测体系,规范产品生产、加工、包装、上市行为,为实现罗平县中药材品牌化和中药国际化、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结语

罗平县中药材产业要想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加快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提质升级,除了科学规划、正确引导、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加工销售、强化品牌意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之外,不仅需要依靠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更重要的还与地方政府领导的重视程度及对市需求信息的及时精准获取、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指导能力、种植户的文化程度因素等密切相关。地方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一定能够在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前进道路扫清各种障碍。对市需求信息的及时精准获取,就能找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高、业务指导能力强、种植户文化程度高,二者相辅相成,就能种植出高产、优质、绿色有机、符合市场需求的中药材,为中药材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