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杂志社! 北京时间: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期刊简介 栏目设置 投稿须知 杂志封面 在线投稿 作者留言 联系我们
《农业开发与装备》官网邮箱:nykf@vip.163.com ,欢迎投稿!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编辑出版 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
主  编 陈巧敏
副  社 胡进鑫
主  任 李 丹
投稿邮箱 nykf@vip.163.com
咨询电话 010-51459908 025-84346221
社  址 南京玄武区柳营100号
刊  号 ISSN1673-9205
     CN32-1779/TH
邮政代号 28-284

产业分析 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桐梓县金佛山方竹产业可持续经营对策

已阅:1244

李 奎

(桐梓县新站镇林业站,贵州桐梓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结合桐梓县金佛山方竹资源现状,以可持续竹产业发展为前提,强化龙头企业拉动,促进产业基地建设,是发展壮大方竹产业的主要政策途径。

关键词:金佛山方竹;产业;可持续经营

桐梓县金佛山方竹研究现状

1.1  金佛山方竹简介

金佛山方竹是西南地区特有种。主要沿大娄山系,以四川的邻水、云南的彝良、贵州的道真、绥阳和息峰为界,大致分布在北纬27°640″~30°2242″和东经104°338″~107°3730″,中心分布区相对集中,有3万余hm2,但表型差异大(李永康等,1982)。在地理分布上表现为水平范围窄、垂直方向宽(张喜等,2001)。仅见于国内黔北及其相邻的重庆市南缘几个县市和云南的个别县的高山,天然总面积不足3.33hm2,堪称世界珍稀竹种。因其标本最早采集于重庆南川区金佛山,故定名为金佛山方竹(以下简称方竹)

1.2  研究概况

桐梓县位于娄山关北麓,地处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大斜坡边缘。地理坐标北纬27°57′~28°54′,东经106°26′~107°17′,东与正安、绥阳县接壤,南与遵义县、仁怀县交界,西与习水县、重庆綦江县相邻,北与重庆南川市、南桐矿区毗连。210国道、川黔铁路、崇遵高速公路及渝黔高铁纵贯全境,古往今来,素有“黔北大门”、“贵州锁钥”之称。

桐梓县金佛山方竹因其资源的丰富性、原生性和古老性,被原中国竹子研究开发中心总工程师唐永裕教授称为“世界一绝,中国独有”,被已故中国林学家陈嵘教授誉为“笋中之王、竹类之冠”。

最早见于(张弘等,1989)对桐梓县金佛山方竹的生长发育、繁殖、资源及经营现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表明方竹四季均可出笋,但多集中与89月份,海拔对出笋期影响极大,海拔高的地区出笋期较早;幼竹形成期一般需要4045天左右,生长期可分为初期、中期、盛期和末期;方竹的繁殖方法分为种子繁殖和母竹移栽两种,影响方竹繁殖成活率的因素主要有海拔高度、母竹年龄、移栽方法和移栽时间。(傅文举,1999)在调查中发现桐梓地区金佛山方竹林分布面积达到11 200 hm2,主要分布在海拔1 400 m以上的地区,主要以山区为主,特别是雨雾较多、相对湿度较大、气候比较寒冷的地方。

桐梓县是金佛山方竹自然分布中心之一,竹林遍及全县24个乡镇中的19个乡镇,面积达1.3hm2,位居产区之冠(文级强等,2003)。连片千亩以上方竹林有8处,面积达1.12hm2;连片万亩以上的有3处,面积达5 733.33 hm2,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集中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方竹林。无论是竹林面积还是鲜笋年产量均居产区榜首。

1.3  方竹笋营养价值

金佛山方竹笋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有研究表明金佛山方竹笋具有很高的蛋白、脂肪、粗纤维含量,蛋白质含量高达12%,脂肪0.4%,粗纤维8%。除了具有以上物质,金佛山方竹笋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钙、铁、硒、锌等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维生素B1B2C(王莉等,2008)。方竹笋还富含总黄酮和多糖,具有抗氧化、保肝、降血糖、降血脂、消炎、抗疲劳及调节免疫力等生物学功效(刘泳廷,2013)。食之则有助于人体肠胃蠕动、促进消化,达到减肥、美容和防治肠胃及心血管疾病之特效。

桐梓县金佛山方竹产业现状

2.1  赢得的荣誉

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方竹笋之乡”,2007年列为全国金佛山方竹标准示范区,2012年方竹笋通过有机食品认证,2014年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5年被评为“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县”。

2.2  产业发展现状

2009年方竹林面积2.87hm2,鲜笋产量1.4t,产值1亿元。

2014年方竹林面积3.4hm2,鲜笋产量2.16t,产值1.64亿元。

2017年桐梓县现有方竹林总面积达3.72hm2。其中原生天然林1.33余万hm2,加之近年来桐梓人工造竹2.39万多hm2,使桐梓方竹资源占全国同种竹类面积的64%以上,年产鲜笋3t以上,实现竹产业产值4亿元,竹农人均收入2 000元。

2.3  方竹笋加工企业现状

现有方竹笋加工中小型企业桐梓县康利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猫山牌保鲜竹笋、笋干、各类开袋即食酱腌竹笋。2017,公司销售量达2 200t,总销售额近4 000万元。但因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开发力度不够。

2.4  政策保障

2017年,县委、县政府明确方竹为我县的“一县一业”,要求以“方竹引领、竹旅一体、多竹同台、助推脱贫”为总揽,农村“三变”为动力,基地产业化为抓手,竹笋精深加工、竹材综合利用、竹旅普遍发展为带动,不断改造方竹低效林,新造各类适宜竹种,壮大竹资源总量,健全方竹产业链,实现“山山有竹、四季产笋”的发展目标。

2.5  科技支撑

加强同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引进、推广、应用成熟适用的竹资源培育和加工利用成果,促进桐梓方竹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通过县林业局和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的合作,目前桐梓管理方竹的技术得到提升,竹林的投入产出时间已经从8年缩短到5年。

金佛山方竹产业可持续发展瓶颈

3.1  加工企业规模小

缺乏龙头企业拉动基地建设,没有形成产业链,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3.2  基础设施差

交通、通信、生产便道、防火通道、生产用房等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先进生产与管理技术难以实施,劳动力需求量大,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管护竹林难度大。

3.3  方竹笋产量水平低

根据国家林业行业标准金佛山方竹栽培技术规程中的竹笋产量指标(国家林业局,2010),对桐梓县地区的鲜笋产量数据进行处理,并对获得数据比对分析,发现整体水平均明显低于国家指标。

3.4  掠夺式采笋

采笋只顾眼前利益,未留好竹母,造成林分质量下降,竹笋产量和质量低下。

3.5  新造竹林管护差

重造轻管,抚育管护跟不上,导致生长缓慢成林见效慢。

金佛山方竹产业可持续经营对策

桐梓县方竹产业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以政府推动,企业为主体,科技为支撑,农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按照“以改为主,改植并举”的经营措施和“以方竹为主,多竹种相结合”的发展方向,逐步建成“山山有竹、四季产笋”的格局,发展壮大金佛山方竹产业。

4.1  强化龙头企业建设

“十三五”期间引进竹笋加工企业2家,年加工量3t以上;改扩建1家,年加工量5 000 t以上。

通过扶持龙头企业,使分散的小农经营同大市场经济更加紧密地联合起来。采用利益联结机制,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让加工企业、收购主体参与基地建设,从而与基地竹农形成利益共同体,解决竹笋市场的混乱状况,促进市场秩序化,以竹笋加工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资源培育。

4.2  加快产业基地建设

完善竹林经营体制,引导竹农走规模化、产业化道路。明晰产权,促进林地合理流转,以股份合作、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建设基地。“十三五”期间全面改造低产林3.67hm2以提高林分质量;以方竹为主,多竹种相结合新造竹林3hm2壮大方竹资源总量。

4.2.1  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产区生产条件,应用先进培育成果,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林区管护能力。

4.2.2  加大改造力度。按照“四砍四留一不准”(砍密留稀、砍老留嫩、砍小留大、砍坏留好,不准砍林缘竹及林中空地竹)和“三年连改”的技术措施对全县方竹低产林实施高标准、高质量改造。

4.2.3  护笋养竹。留好留足竹母,严格坚持“五不采”(不采头番笋、不采摇巅笋、不采大径笋、不采走边笋、不采单根笋)原则,提升竹林质量。

4.2.4  加强植造及管护。充分利用桐梓县荒山荒地及陡坡耕地资源,发挥立体气候的优势,按照“两改两加强一提高”的技术措施,以金佛山方竹为主,合江方竹、楠竹、麻竹等相结合新造,对新造林地连续抚育成林。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