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杂志社! 北京时间: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期刊简介 栏目设置 投稿须知 杂志封面 在线投稿 作者留言 联系我们
《农业开发与装备》官网邮箱:nykf@vip.163.com ,欢迎投稿!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编辑出版 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
主  编 陈巧敏
副  社 胡进鑫
主  任 李 丹
投稿邮箱 nykf@vip.163.com
咨询电话 010-51459908 025-84346221
社  址 南京玄武区柳营100号
刊  号 ISSN1673-9205
     CN32-1779/TH
邮政代号 28-284

农业开发 您的位置:首页 - 农业开发

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治本之策

已阅:1289

李兴荣,李建标,马灿芬,张明星,王灿光

(洱源县牛街乡环境保护服务中心,云南洱源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农业环境问题,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是全社会都高度关注的问题,2017年,大理州开启洱海保护治理抢救性模式,实施“七大行动”,对农业面源污染减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洱源县牛街乡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在原来申报和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从源头上大幅度减少农用化肥施用量,全乡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从原来传统种植模式的1 685.6 t减少到生态种植模式的242.75 t;最终入湖量从647.2 t减少到111.0 t。实施农业面源污染减量治本之策,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关键词:生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

0  引言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是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城乡居民居住环境,也是关系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必须放在突出位置,采取切实有效、可操作的措施来努力加以解决。2017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开启了洱海保护治理抢救性模式,实施“七大行动”,对农业面源污染减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对传统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1  基本情况

洱源县牛街乡位于洱源县北部,东与鹤庆县松桂镇接壤,南接洱源县三营镇,西与剑川县沙溪镇相邻,北与剑川县甸南镇相连;全乡国土面积267 km2,辖牛街、西甸、西坡、大同、太平、白塔、龙门、上站、福和、福田、大松坪11个村委会,64个自然村,133个村民小组;2015年全乡总人口24 434人,其中农业入口15 632人,以农业为支柱产业,主要种植玉米、水稻、蚕豆、大蒜、大麦、马铃薯等农作物,全乡主要农作物全年播种面积3 302 hm2,全乡年生产总值21 651万元。

2  传统种植模式下的农用化肥施用量和施用强度

洱源县牛街乡是典型的传统农业乡,全乡经济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历史上也曾经因为盲目追求农作物产量,出现了滥用和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的情况。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环境问题十分严峻地摆在了我们每一个人面前。

牛街乡始终把流域生态环境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放在突出显著的位置,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控氮缓释肥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农用化肥的施用量,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进入流域河道水系和湖泊的数量。但是,离洱海保护治理工作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流域水生态环境的承载依然十分严重。很多生态修复工程、截污治污工程、河道生态隔离带建设工程等都是治标之策,投资大,效果并不显著,并不能从根本上、源头上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扼制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乡每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 302 hm2的情况下,经测算,全乡每年农用化肥施用量为氮肥2 065.4 t、磷肥2 352.7 t、钾肥906.4 t;按照农用化肥折纯方法折纯系数分别是:氮肥0.46、磷肥0.12、钾肥0.5、复合肥0.25,折纯后的化肥施用量为氮肥950.1 t、磷肥282.3 t,钾肥453.2 t,合计1 685.6 t,即全乡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的情况下,每年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施用量为1 685.6 t,化肥施用强度为510.5 kg/hm2·年。每年最终进入河道水系的农用化肥总量为674.2 t,给流域水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3  在实施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中“面源污染减量行动”的措施

洱源县牛街乡在开展流域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中,进一步强化了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的力度。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强化落实和巩固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措施和成果;以创新引领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积极引导和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从源头上大幅度减少农用化肥使用量。配合其他治理措施,标本兼治,实施面源污染减量的治本之策。

1)积极引进和扶持现代生态农业试验示范项目。先后引进和实施了大松坪英茂公司86.67 hm2生态农业马铃薯育种基地滴灌项目、北京花木公司生态花卉种植项目牛街村委会文登自然村12.4 hm2示范基地、福田村21.33 hm2滴灌项目以及龙门村委会四十里坡自然村66.67 hm2节水灌溉项目等现代生态农业和节水治水项目。以项目试验示范和带动,积极引导全乡实施生态种植,大力推进全乡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进程,转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2)实施农作物秸秆还田。采用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和发酵腐熟还田的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植地力,改善土壤微生态,增强土壤保水保肥功能,降低土地肥力流失。

3)大力鼓励和推广有机肥替代施肥。合理施用发酵腐熟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推荐施用量为施发酵腐熟农家肥1 0002 000 kg/667 m2、商品有机肥5001 000 kg/667 m2,通过有机肥替代施肥,大幅度降低农用化肥施用量。

4)节水治水。建设乡内弥茨河23.8 km两侧各50 m,面积93.33 hm2生态隔离带;海西海重要水源地周边滩涂和湖滨带80 hm2生态修复项目;牛街村委会文登自然村7.07 hm2湿地;西甸村委会洛书自然村3 hm2表流湿地和南田坝1.6 km生态截污沟项目。实施了辖区内跃进河、低改沟、米汤沟等沟渠清淤工程,并形成长效机制;实施了5座村落污水处理系统提升改造项目,配套建设了氧化塘,对村落污水尾水深度净化处理;实施牛街村集镇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和配套管网提升改造项目。聘请专业测绘机构技术员测量绘制了全乡水系分布图,精确统计了流域各区域的农田灌溉面积。对全乡农业用水按照“总量控制、以需定供、定额灌溉”的原则,杜绝大水漫灌,切实保护水源。落实节水治水各项措施,这些措施的落实,有效地减少了面源污染进入流域河道、湖泊的数量,增加了进入湖泊的净水量,大幅度减轻了流域水环境的生态压力。

4  实施“面源污染减量行动”取得的成效

洱源县牛街乡通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节水治水等综合治理措施,农业面源污染进入流域水环境的数量显著降低,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流域水环境生态压力显著降低。采用生态种植模式,在全乡每年农作物年播种面积同样是3 302 hm2,的情况下,每年农用化肥施用量为848.0 t,其中氮肥299.0 t、钾肥135.0 t、磷肥243.0 t、复合肥171.0 t。按照农用化肥折纯方法,折纯后化肥施用量为氮肥138.0 t、钾肥67.5 t、磷肥29.0 t、复合肥42.75 t,合计242.75 t,农用化肥施用强度为86.93 kg/hm2·年。根据测算进入流域水环境的量为111.0 t

洱源县牛街乡通过进一步强化落实和巩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创建措施,大力推动和深化农业供给侧生结构性改革,以创新求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实施“面源污染减量行动”治本之策,每年减少农用化肥施用量1 442.85 t,减少85.6%;减少进入水环境563.2 t,减少83.5%,取得了积极的治理成果,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5  结语

洱源县牛街乡是洱海源头的源头,是传统的农业乡,农业开发程度高,农业是全乡经济的最重要产业,也是全乡经济的命脉。该乡始终把绿色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一手抓资源保护,一手抓废弃物治理,常抓不懈的实施“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综合治理措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代生态理念。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在原来申报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从源头上大幅度减少农用化肥的施用量,实施农业面源污染减量治本之策,大幅度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进入流域河道水系和湖泊的数量,全乡洱海流域水环境生态保护治理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