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杂志社! 北京时间: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期刊简介 栏目设置 投稿须知 杂志封面 在线投稿 作者留言 联系我们
《农业开发与装备》官网邮箱:nykf@vip.163.com ,欢迎投稿!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编辑出版 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
主  编 陈巧敏
副  社 胡进鑫
主  任 李 丹
投稿邮箱 nykf@vip.163.com
咨询电话 010-51459908 025-84346221
社  址 南京玄武区柳营100号
刊  号 ISSN1673-9205
     CN32-1779/TH
邮政代号 28-284

试验研究 您的位置:首页 - 试验研究

小麦替代玉米对三黄肉鸡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已阅:1031


林仰孝

(东莞市洪梅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广东东莞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旨在研究小麦替代玉米对三黄肉鸡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用同一批次,初始体重(0.5±0.05kg,日龄基本一致的健康三黄肉鸡500羽,随机平均分成5组,每组100羽,再分10个重复。对照组1饲喂正大中鸡料,试验第2345组分别饲喂用小麦替代中鸡料中1/41/23/4100%的试验调制料,并在4个试验组中分别添加对应小麦代替比例的小麦酶。适应期5天,正试期50天。结果表明,小麦作为玉米的部分代替用作鸡饲料的主要成分是可行的,而且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三黄鸡的饲养品质。

关键词:三黄肉鸡;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

1  前言

近些年,伴随畜牧业的发展,饲料的使用量大增,价格也在飞涨。作为饲料主要成分的玉米的价格疯涨是引起饲料价格上涨的主因。为了降低成本,寻求代替玉米作为饲料主要成分成为了饲料企业近些研究的方向。于是,大面积种植而且价格相对低廉的小麦进入人们视线。本试验主要研究小麦在饲料中不同比例替代玉米成分对三黄肉鸡的生长性能(包括抗疾病)、营养指数及生产成本的影响,为鸡能量饲料的代替提供参考依据。

小麦替代玉米对三黄肉鸡各项指标的影响实验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试验动物:选择同一批次,初始体重(0.5±0.05kg,日龄基本一致的健康金种种鸡场购买的三黄肉鸡500羽。

小麦酶:小麦酶采用海大饲料复合酶制剂,根据小麦的比例进行添加,添加比例为3000 IU/t

2.1.2  试验设计

选取5000.5±0.05 kg南方品种三黄肉鸡(性别随机),随机平均分成5组,每组100羽,再分10个重复。在相同的饲养环境下,饲喂不同比例调制饲料,对照组1饲喂正大中鸡料,试验第2345组分别饲喂用小麦替代中鸡料中1/41/23/4100%的试验调制料,并在4个试验组中分别添加对应小麦代替比例的小麦酶。适应期5天,正试期50天。颗粒饲料在试验场由机器统一制作并封存备用。

2.1.3  试验饲料

基础日粮和试验日粮参考美国NRC2008)鸡饲养标准进行日粮配制,基础日粮为玉米-豆粕型日粮,各组配方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饲料组成及营养成分

饲料原料

对照组

1

25%替代

2

50%替代

3

75%替代

4

100%替代

5

玉 米(%

65

48.75

32.5

16.25

豆 粕(%

25

25

25

25

25

小 麦(%

16.25

32.5

51.75

65

米 糠(%

5.5

5.5

5.5

5.5

5.5

预混料(%

3.5

3.5

3.5

3.5

3.5

小麦酶(%

0.01

0.02

0.03

0.04

配方成本(元/t

2618

2557

2531

2506

2471

2.1.4  饲养管理

实验选址在养殖条件较好的金种三黄鸡肉鸡场进行。进场试验前,先对鸡栏舍、鸡笼等用500倍高锰酸钾、聚维酮碘或者氢氧化钠具进行清洗和消毒,并用紫外灯杀毒一次。待消毒干净后,将500羽三黄肉鸡转入栏舍饲养,并标注好第1组、第2组等组分,以后每三天进行一次消毒。每天进行一次清洗。肉鸡分别投喂预制的饲料,每天定时投喂2次,自由采食和饮水,定期打疫苗。每天记录采食量、体重、鸡的健康状况,定期抽血进行抗体检测。

2.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1)养分消化率测定。采用全收粪法,在实验期的最后5天进行代谢试验。每组10个重复随机选取1羽鸡放于代谢笼中,准确记录每羽鸡的采食量、排粪量。试验结束后将每一羽鸡的粪样各自充分混合,称重,在55℃65℃烘箱烘干除去水分,然后用粉碎机充分粉碎,制备成干粉样品,保存密封袋内备用。每天将当天收集的粪样用八分法充分混合,取50 g粪样装于样品袋,每50 g粪样混合5 ml 8%盐酸固氮,加入抗氧化剂和防腐剂,置于4℃环境保存待用。检测方法:饲料和粪便样品中总能、干物质、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钙、磷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均采用国标方法进行测定。

2)生长性能测定。实验开始和结束,以组为单位,对鸡只进行空腹称重,获得试验鸡初始重和末重,准确记录各栏实验鸡的喂料量与余料量,计算每只鸡各阶段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料肉比。平均日采食量=耗料量/实验天数;平均日增重=(末重-初重)/实验天数;料肉比=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

3)屠宰性能测定。胴体重: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进行屠宰实验,去爪、头和内脏(保留脂肪),称取重量。胴体重(kg=屠宰前活体重量-(头重+爪重+血液重量+内脏重)

屠宰率:酮体重/屠宰前重×100%

腿胴比例:沿着倒数第一二腰椎间垂直切下的后腿重与胴体重的比例。

4)肉质理化性状测定。肉pH值:肉鸡屠宰后在30 min内,在鸡胴体的胸肌和腿肌切一小口,将pH计的电极直接插入胸肌和腿肌内,使肌肉能完全包埋电极,数值稳定后记录数据。

肉色泽:屠宰后在2 h内,将胸肌处背最长肌切为12 cm左右厚,放入比色板,使用色差仪进行色差测定并记录好数据,为确保数据偏差,每羽鸡复测3次,将测得的结果计算平均值。

5)抗体水平检测和死亡率记录。从预饲养开始,每天记录每组肉鸡的健康状态,记录数据包括死亡数量。每20天抽取一次血液进行抗体水平监测。

2.2 实验结果

2.2.1  各代替比例对三黄肉鸡生长性能及养殖成本的影响

1)各代替比例对三黄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由监测记录看出,各实验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是0.43 kg0.42 kg0.42 kg0.44 kg与对照组0.43 KG均差异不显著,但较对照组均有所提高。与对照组1相比,试验组第2至第4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2.25%6.98%1.75%,而第5组基本与对照组1无明显差异。第3组(50%替代)料肉比显著低于其余各组,比对照组1降低了2.55%,其余实验组均无明显差异。

2)各替代比例对三黄肉鸡养殖成本的影响。从监测数据可知,实验第2组(1/4替代)、第3组(1/2替代)、第4组(3/4替代)和第5组(100%替代)与对照组1相比,饲料成本价格均能有所降低(日采食量分别减少0.1 kg),按照小麦价格比玉米价格低计算,其中第2组、第3组、第4组饲养经济成本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综合来看,若以肉品价格为10.84/kg计算,用小麦替代玉米作为主要饲料成分中1/2替代玉米其肉品利润可分别比对照组1提高4%,以第3组替代降低饲养成本最明显,可大规模应用饲料配方。

2.2.2  各替代比例对三黄肉鸡免疫抗体水平和死亡率的影响

从记录的监测数据可知,采用小麦代替玉米作为饲料主要成分预制料饲养的三黄肉鸡毛色和状态明显比空白对照组1要好,状态更活跃,觅食状况良好。死亡率方面,对照组1死亡8羽,第2组(1/4替代)死亡4羽、第3组(1/2替代)死亡2羽、第4组(3/4替代)死亡3羽和第5组(100%替代)死亡3羽,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

20天采集一次鸡血进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H5N1H7N9和新城疫等抗体水平,发现总体来说实验组的抗体水平免疫效果要比对照组的抗体免疫效果高出10%以上。而且鸡在注射抗体疫苗后,产生抗体的免疫应答期要平均缩短23天。

2.2.3  各替代比例对三黄肉鸡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从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第3组(1/2替代)和第4组(3/4替代)干物质消化率较对照组1有所提高,其中第3组达到了显著水平,显著高于第1组、第2组和第5组。各实验组其他物质与对照组1差异不显著,详见表2

各替代比例对三黄肉鸡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项目

1

2

3

4

5

干物质

77.21±0.97

77.73±1.05

86.28±0.66

84.31±0.76

76.03±1.01

粗蛋白

79.13±0.07

77.67±0.56

80.31±0.39

79.26±0.09

78.35±1.02

粗脂肪

48.37±1.28

49.17±1.06

48.25±0.96

48.01±0.29

50.11±1.21

66.16±1.01

67.13±0.11

67.11±0.24

66.23±0.25

65.91±1.17

24.83±0.07

24.59±0.05

26.35±0.05

25.12±0.17

24.13±0.12

总能

87.83±1.12

86.81±1.17

87.19±1.37

85.13±1.05

83.93±1.25

2.2.4  不同替代比例对三黄肉鸡屠宰性能及肌肉品质的影响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第2345组三黄肉鸡的活重和胴体重与对照组1均有所增加,但没有出现差异明显。各实验组胴体重、屠宰率和胴体斜长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没有明显差异。肉的理化性质方面,肉色和pH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详见表3

各替代比例对三黄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项目

1

2

3

4

5

活重(kg)

2.850±0.25

3.05±0.67

3.11±0.27

3.31±0.05

2.97±0.16

胴体重(kg)

2.50±0.24

2.55±0.37

2.580±0.24

2.57±0.17

2.53±0.26

屠宰率(%

72.77±1.21

73.51±1.35

74.80±1.53

73.12±1.65

73.63±1.24

肉色

3.51±0.11

3.62±0.12

3.66±0.11

3.58±0.08

3.55±0.13

pH

5.52±0.19

6.08±0.16

5.91±0.22

5.62±0.27

5.35±0.18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不同替代比例对三黄肉鸡营养物质的消化率的影响

小麦和玉米营养价值相近。小麦粗蛋白质含量高于玉米,赖氨酸含量也比玉米高,总磷含量也较玉米高,氨基酸接近。小麦的粉碎制糊的粘结度远比玉米高,在制备颗粒饲料时候,是很好的自然粘合剂。本研究表明,用小麦替代饲料中玉米成分,替代比例为1/41/23/4的,三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均有所提高,且第三组(1/2替代组)料肉比显著降低。但如果100%代替玉米,小麦黏性比较高将导致食糜的流动性下降,有可能影响动物机体对糖、氨基酸及其他养分的消化吸收,影响三黄肉鸡的消化系统,从而降低饲料的利用率。在我国小麦大面积种植的前提下,价格相对稳定低廉的小麦代替部分玉米成为鸡饲料主要成分是可行的。

3.2  不同替代比例对三黄肉鸡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小麦替代饲料中玉米成分从代替比例1/43/4,同样饲养条件下对三黄肉鸡的胴体重、活重、屠宰率、肉的PH值、肉色等均有提高,说明小麦替代部分玉米作为饲料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三黄肉鸡的屠宰性能。本研究中,小麦预制料对三黄肉鸡肌肉理化性质的改变,可能是因为小麦和玉米中叶黄素和淀粉的含量差异明显,导致肉质PH值改变,进而改善肉色和肉质。综上所述,小麦代替部分玉米,尤其是1/2代替比例,配比的饲料饲喂三黄鸡,可以提高三黄鸡品质。

3.3  不同替代比例对三黄肉鸡机体免疫效果影响

本研究表明,小麦代替玉米作为基础日粮,对三黄肉鸡的健康状况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实验组注射疫苗后,产生免疫应答的时间更短。同时,免疫后间隔20天抽取血样进行抗体水平监测,比较发现,部分小麦代替玉米,可提高三黄肉鸡的机体免疫能力,抗体水平普遍高出10%以上。饲养过程中鸡的状态更好,更愿意觅食,同时死亡率也减少了。可见,适度比例的小麦代替玉米,可提高饲养效果。

3.4  小麦代替玉米经济效益的分析及探讨

2008年开始,玉米的价格一路高涨,几乎是翻了几倍,而小麦的上涨价格则区域稳定。在各项指标差不多的情况下,用小麦代替玉米作为饲料主要成分,明显可以降低成本。若以三黄鸡当下价格为12.58/kg计算,用小麦替代饲料中玉米添加量的1/2,其单位重量肉品利润可比对照组117.8%,利润相当可观。即用小麦做鸡能量饲料更适合当下我国国情,摆脱玉米大量进口的局面,其经济效益显著。

结论

本研究表明,小麦作为玉米的部分代替用作鸡饲料的主要成分是可行的,而且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三黄鸡的饲养品质,如提高免疫效果、改善肉的理化特性,提高屠宰率等等,从而让其肉质更好。通过对比实验,我们发现将饲料中玉米的一半替换成小麦,对饲养效果更佳,从而可以大大降低饲养成本,提高饲养品质,从而达到很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动畜牧业从粗放型向规模化、专业化、精细化转型发展和壮大。如何提高养殖品质,降低生产成本,让老百姓吃上既便宜又高品质的肉食品是我们从业人员的使命和担当。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