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杂志社! 北京时间: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期刊简介 栏目设置 投稿须知 杂志封面 在线投稿 作者留言 联系我们
《农业开发与装备》官网邮箱:nykf@vip.163.com ,欢迎投稿!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编辑出版 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
主  编 陈巧敏
副  社 胡进鑫
主  任 李 丹
投稿邮箱 nykf@vip.163.com
咨询电话 010-51459908 025-84346221
社  址 南京玄武区柳营100号
刊  号 ISSN1673-9205
     CN32-1779/TH
邮政代号 28-284

农机合作 您的位置:首页 - 农机合作

新时代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

已阅:3378

张丽薇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吉林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而农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服务主体,以其专业化、产业化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小农的利益,在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然而,农业合作社在发展中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并不是所有的合作社都能发挥其自身作用,对“空壳合作社”、“假合作社”的争议长期存在,所以必须正视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在立足农村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调动政府、企业、农户等多元主体参与到合作社的建设中,实现合作社的最大效益。

关键词:合作社;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对策

现阶段农业合作社发展取得的成就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乡村振兴战略学习时指出“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可以看出合作社在农业现代化中发展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合作社的数量稳定增加。据统计截止到20189月底,我国依法登记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达到213.8万家,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8.5%。农业合作社很好地成为了小农户与市场交易的中介媒体。

2)农业合作社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涉及到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等各个领域。发展模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集体经济带动型,以股份合作制为纽带,农户作为股东,作为直接利益相关者,对农业合作社的相关经营活动的参与度都大大提高。

3)农业合作社作为集体性质的组织,可以提高农业的整体生产效率。比如在土地方面,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减少了土地闲置;同时通过升级农用器具,更高效率地实现了土地的集中耕作,又释放出一部分劳动力,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4)合作社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延长产业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通过对农产品的深加工以及品牌化的销售战略,更好地适应了市场化的发展要求,促进了现代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

农业合作社发展主要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合作社的发展,对合作社的补贴也越来越多。在发挥合作社主体带动农村经济作用的同时,合作社的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空壳合作社”现象严重。受到国家政策对合作社补贴的利益驱使,很多合作社为了寻求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而成立合作社。但在得到相应的补贴之后,并没有依法展开对合作社的管理,甚至国家给与的补贴也只是被小部分领办人所占有,农户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2)内部组织机制不够完善。农业合作社作为专业化的农业经营主体,本应具备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但在实际运行中,无论是在资金管理、人才雇佣以及信息了解等方面,合作社的机制都不够健全,具备一些企业制度的特点却不如其规范。此外,合作社还缺乏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当出现自然灾害或经济危机时,合作社的抵御能力低下。

3)地区差异大,整体综合效益不高。合作社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统筹规划,地区产业衔接不足。很多合作社由于不能及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变化,产品调节滞后,再加上销售渠道单一,导致农业合作社的综合效益难以发挥。

4)合作社的整体带动力有待加强。合作社的规模化发展、辐射带动作用的进一步扩大都离不开资金和人才的支持。但在现阶段,合作社的发展资金主要是来自农户和引领者个人或是国家的资金扶持,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制约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再加上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偏低,很难适应市场化竞争的大需求,合作社缺乏技术研发及市场营销等专业化管理人员。

新时代农业合作社发展的趋势及对策研究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改善才能使我们全民进入到小康社会当中。2019年是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年,农业合作社作为集体经济的一种发展模式,对提高农民收入、提供就业岗位、推动小康社会的建立等具有建设性作用,必须大力支持其发展。

3.1  立足本地优势拓展生存空间

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成功的合作社都会找准自身的优势,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种植结构,转变经营模式。以黑龙江省的仁发合作社为例,其在2009年成立,2010年的盈利为负数,但第二年盈利便超过一千万,近些年发展趋势一直良好。仁发合作社之所以可以不断向前发展,就是因为其能够及时调整生产结构。比如其在2014年因为玉米供过于求,及时缩减了玉米种植面积;同时为避免农产品的同质化发展,引进了技术、资金提高马铃薯的品质,通过产品的深加工安全地度过了生存危机。

3.2  发挥农民主体的创造性作用

农民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决定性力量,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首先,当地政府及合作社内部都应该注重对农民人才的培养,对入社的成员都应该经过相关的专业培训,让农民正真正掌握实用的科学技术。同时,通过开展大量的免费讲座,请相关专家来为农民进行指导。在合作社内部,可以成立专门的技术咨询部门及文化知识宣传部门,扩展农民学习的渠道。另外,还可以给与在技术和知识方面有进步的社员一些奖励,激发社员主动参与学习研发的积极性,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加以推进。

3.3  完善合作社的内部管理机制

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的建立可以借鉴一些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如在合作社内部成立决策部门、执行部门、监察部门、宣传部门、风险防范部门等专业化分工明确的部门,提高合作社运行的效率。各部门在运行的过程中仍然是以维护每个社员的利益为宗旨,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实现社员与合作社利益的最大化。

只有合作社内部的管理机制体现公平民主的原则同时还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率,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流入合作社的发展中,激发合作社的运行活力。内部的组织结构必须在发展中不断地完善,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不能一劳永逸、僵化不变,一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时效性。

3.4  发挥好政府的扶持引领作用

上文提过,由于受到政府在政策扶持上的诱惑,导致很多“空壳合作社”的现象发生。但是,因为农业本身存在的弱质属性,对农业的扶持又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政府能做的是建立更加严格的审核机制,扶持大多数农民,不是商人或者少数既得利益者;建立更加明确的赏罚机制,提高违法的成本,对于那些以违法的方式来谋取不正当经济利益的行为予以惩治。

同时,政府应该在公共服务方面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很多合作社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网络不畅、信息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导致信息来源渠道不畅、和市场需求脱轨,造成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高。因此,政府在道路建设上、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上必须予以支持,与现代技术接轨,实现农村网络信息网的全覆盖。同时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文化资源,展开不同的文化宣传;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让农民懂法用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总结

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发展中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必须正视其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同时,农业合作社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破坏自然、浪费资源为前提。最后,要统筹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村不是一个孤立的主体,要站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角度上来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割裂城乡发展,既实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也实现整个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