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杂志社! 北京时间: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期刊简介 栏目设置 投稿须知 杂志封面 在线投稿 作者留言 联系我们
《农业开发与装备》官网邮箱:nykf@vip.163.com ,欢迎投稿!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编辑出版 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
主  编 陈巧敏
副  社 胡进鑫
主  任 李 丹
投稿邮箱 nykf@vip.163.com
咨询电话 010-51459908 025-84346221
社  址 南京玄武区柳营100号
刊  号 ISSN1673-9205
     CN32-1779/TH
邮政代号 28-284

产业分析 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承德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已阅:1829

叶士松

(承德市双滦区西地镇人民政府,河北承德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承德市素有“塞北明珠”之称,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市,四季分明,土质肥沃,水源丰沛,环境优良,森林植被覆盖率73.8%,有野生中药材600余种,是满清时期的皇家药庄。结合全国“大健康”、“大旅游”产业的发展,承德市中药材产业已具备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雏形。但就发展情况看,尚有发展不平衡、不精深的问题,根据多年从事中药材产业的亲身实践,对承德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材;产业发展;建议;承德市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优质药材的代表。但道地药材资源无序开发、品种创新不足、质量安全水平不高等问题,影响中医药持续健康发展。加快道地药材基地建设,对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发展现代中药产业、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道地药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石,加强道地药材资源保护和生产管理,规划引导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稳步提升中药材质量,对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承德市著名的“热河黄芩”来说,加强其种质资源保护、仿野生栽培更具有实践意义。

1.1  道地药材发展现状

道地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历史上道地药材多数来源于野生资源,区域特征明显,数量有限。近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用药量的增加,人工栽培药材逐步取代野生药材的步伐不断加快,道地药材加快发展。

目前,我国常用中药材600多种,其中300多种已实现人工种养,种植面积超过220hm2,初步形成了四大怀药、浙八味、川药、关药、秦药等一批产品质量好、美誉度高的道地药材优势产区,道地药材种植已成为偏远山区的特色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种类最多、生产体系最完整的中药材生产大国。

1.2  道地药材发展面临的问题

道地药材源自特定产区、具有独特药效,需要在特定地域内生产,才能保证其优良的品质。多年来,资源过度开发,一些野生药材资源濒临枯竭。同时,适宜产区种植不规范,非适宜区盲目扩种,造成药效下降、道地性丧失。

承德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

2.1  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中药材产业在优化结构调整、特色产业扶贫中的作用,以乡村振兴为统领,以“质量农业、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美丽农业”融合发展为方向,以“政产学研企”协同协作为路径,以“中药+”为抓手,加快推进百万亩中药花海旅游扶贫示范区建设,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2.2  发展目标

2019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要稳步增长,总面积达到6hm2,产量达到22.3t,通过燕山中药材经济核心示范区示范带动。到2020年底,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6.67hm2,产量达到27t。通过持续努力,科技支撑能力、企业带动能力、产业链化水平、综合效益水平有效提升,中药材产业在乡村振兴“绿色产业”的发展地位更加明确,在“扮靓”乡村、富裕农民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中药材产业迈向高质量、高效益发展新台阶。

意见和建议

按照“有序、安全、有效”的工作思路,推动“八化发展”,力促中药材产业发展上档升级。

3.1  品种道地化

以发展道地优势、药食同源品种为主,以观赏性中药材品种为辅,按照“一带三区”产业布局推进规模化基地建设。

3.1.1  古御道示范带:滦平县、隆化县和围场县坝下区域重点发展黄芩、北苍术、北柴胡、黄芪、桔梗、沙棘、连翘、山杏、射干。

3.1.2  坝上高原示范区:丰宁县、围场县坝上区域重点发展黄芩、金莲花、甘草、赤芍、黄芪、苦参。中南部特色示范区:承德县、平泉市、兴隆县、宽城县重点发展黄芩、北苍术、北柴胡、枸杞、桔梗、丹参、射干、关黄柏、山桃、山楂、山杏。城郊型示范区:双滦区、双桥区、营子区、高新区重点发展黄芩、北苍术、桔梗、药用花卉。

3.2  种源良种化

3.2.1  加强种质资源圃建设,将滦平县大屯镇兴洲村中药材科技创新试验基地建成全市规模最大、种质资源保存最多的中药材种质资源圃以及行业专家集聚的开放式实验室,开展优良品种选育、推广。

3.2.2  加快制修订中药材种子种苗相关技术标准,实现有标可依、按标生产。

3.2.3  稳步扩大中药材种业基地面积,重点建设热河黄芩、北柴胡、北苍术、金莲花等道地优势品种规范化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提高中药材良种覆盖率,保证优质、足量供给种植基地。

3.3  种植规范化

3.3.1  围绕“优形、优质、优效”产品开展联合攻关,制定出台系列化技术标准,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3.3.2  加强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网、场地平整“四通一平”,尤其对山地种植区域要开展土地治理工程,实现机械化生产。

3.3.3  建立以山地为主的规模化、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研究推广仿野生栽培、野生抚育规范化种植技术,实现减肥减药、节本增效。

3.3.4  加快引进现代农业装备,加大对中药材机械设备研发的支持力度,提升中药材生产机械化、科技化水平。

3.4  发展集约化

3.4.1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构建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到2020年,全市80%以上的药农加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障药农收益。

3.4.2  培育龙头企业,加大对颈复康药业、承德药材公司、天源药业、奇滦饮片、亚特药业、鼎玺药业等本地企业扶持,引导与当地经营主体、贫困户合作共建“扶贫车间”。

3.4.3  大力发展“中药+”模式,推动中药材种植基地与休闲农业、美丽乡村、康养小镇建设相结合,打造田园综合体,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3.5  加工多元化

3.5.1  中药材优势产区要建立与本地产业发展规模相适应的现代化中药材初加工中心,集中开展晾晒、烘干、切片、炮制、仓储、运输,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损耗,实现分级包装、品牌销售。

3.5.2  加强与知名企业合作,围绕中药新药、成份提取、保健品、农药、兽药、动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产品,合作共建现代化精深加工中心,研发生产中药材系列化产品,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3.5.3  组织本地中药企业、大型医院、医保部门开展洽谈对接,促进本地中药材临床应用,探索新型联合发展路径,实现合作共赢。

3.6  服务专业化

3.6.1  支持组建机械作业、绿色防控、技术支持等专业队伍,开展社会化服务,全面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水平。

3.6.2  强化产地交易市场建设,在滦平县、隆化县等中药材优势产区谋划建设一批区域级的公益性产地交易市场,定期组织开展洽谈交易活动,促进订单产销。

3.6.3  在滦平县“中国·滦平冀康国际物流产业园”建设全省一流、一站式服务的中药材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实现品牌推广、直销电销、物流配送等功能聚集,构建现代化营销体系。

3.7  产品品牌化

3.7.1  发展品牌中药材,中药材生产大县要围绕主导品种,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合作社品牌,争创驰名商标、河北著名商标、河北省名牌,加快形成以市级“京津水源涵养地·承德道地好药材”形象商标+县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优势产品名牌的营销模式。

3.7.2  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特别是中药材生产大县要积极开展热河黄芩、北苍术、北柴胡、金莲花等道地优势中药材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名优产品认证,大力宣传推介承德中药材系列化产品,提高品牌效应,提升产品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3.8  管理制度化

3.8.1  积极创造条件推行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食同源产品QS认证,为培育名优产品、名优品牌奠定基础。

3.8.2  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要安排专项资金逐步对种植规模33.33 hm2以上的种植基地配备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为建设“放心药材”基地、实现订单产销、推广品牌提供强有力的信用背书。

3.8.3  支持建设市县两级中药材质量检测工程技术中心,开展中药材产品质量检测,为实现产品“优质优价”提供公信力支撑。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