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丽,陈 丹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阿坝州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样,为发展生态农牧业提供了天然的优势。阿坝州享有“生物基因宝库”的盛名,是名、特、优、稀水果和反季节蔬菜的优良种植区,绿色食品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其主要特色水果包括汶川甜樱桃、金川雪梨、小金苹果等。特色水果是阿坝州农业发展的一大特色,也是推动其农业发展的有力抓手。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阿坝州园林水果种植面积为16 772 hm2,占农产品种植面积的7.31%,产量达189 785 t,占农产品总产量的14.48%,且其产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通过对阿坝州特色水果现状及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尝试提出解决当地特色水果发展障碍的措施,帮助当地特色水果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阿坝州;特色水果;产业发展;对策
1 阿坝州特色水果发展现状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属横断山区北段,地貌总体上分为东南部高山峡谷区和西北部高原区,幅员面积8.42万km2,辖13个县。气候主要受青藏高原大地形的影响,高原区主要是高原季风气候,在高山峡谷区具有明显的干旱河谷气候特征。因此,其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名、特、优、稀水果良好的种植区,金川雪梨、小金苹果、汶川甜樱桃等特色鲜果在省内外享有盛名。当地农户也依赖这些特色鲜果发家致富,尤其是大樱桃(也称车厘子),在十几年前就可以卖到两块钱一斤,高额的利润使得成为“万元户”的人大有人在。
经过十几年变化,由于消费习惯和需求的提升,消费者对健康优质特色鲜果的需求逐渐增大,从而促进了特色鲜果种植面积的扩大,使农户的利益范围不断扩大。在汶川、理县、茂县、金川等水果主产区,农民人均收入中30%以上来自特色水果产业。2015年,汶川县在推进现代农业重点县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全县甜樱桃栽种面积达到1 533.33 hm2,瓜果面积突破666.67 hm2,产量310万kg,实现产值1.2亿元,带动全县农户户均收入6 000元。近年来,汶川加大特色水果基地建设,2016年全县水果面积达到3 040 hm2;提升建设水果500 hm2,主要是甜樱桃166.67 hm2,猕猴桃2500 hm2,青脆李、红脆李等小水果166.67 hm2。其中,甜樱桃等近20个产品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
标准化栽培的快速增长——国家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产量和质量的增长,提升了产品知名度,从而使阿坝州特色鲜果产业规模实现稳步增长。
2 阿坝州特色水果发展存在的问题
即使有这么多值得肯定的成绩,也必须清醒认识到阿坝州特色水果产业起步较晚、基础较差、投入不足,且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品牌优势等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2.1 优势主导产业不明确
在特色鲜果的种植和发展过程中,各个地区缺乏科学的优势定位,没有根据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选择合适的优质特色水果品种,只是盲目跟风种植利益较高的鲜果品种。这一方面使得鲜果外观和品质良莠不齐,另一方面也让优质特色鲜果的种植布局分散,难以形成集群优势。
2.2 栽培技术应用水平不高
为了提高特色鲜果的产量,各地先后引进了先进的栽培技术。但应用水平不高,大部分农户还是依照以前落后的种植和培育技术。阿坝州多数果园因品种、砧木选择不当,栽培管理技术落后,例如甜樱桃普遍进入盛果期时间较晚,而且一般要定值5年后才能开花,8~10年才能进入丰产期,产量仅1 000 kg/667m2,品质也不稳定。这直接导致阿坝州特色鲜果的产量增长十分缓慢。
2.3 缺乏贮藏运输技术
瓜果类农产品因其本身易腐易败、体积大的特点,再加上贮藏运输技术的缺乏和运输成本较高,很难采用线上销售模式,所以当地的农户仍然多是以线下销售为主。仅靠当地居民和旅游消费,让“娇贵”的优质特色水果如大樱桃“困”在大山之中,制约着阿坝州优质特色鲜果的规模化和销售量的增长。
2.4 销售方式和渠道单一
经考察后发现,除部分企业以外,当地农户主要采取“马路摆摊”和“旅游消费”的方式来进行特色鲜果的销售,只有很少一部分农户是通过互联网来销售,销售方式和渠道过于单一,互联网销售方式普及率不高。
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当地物流基础相对薄弱且成本较高,农户为了节约成本只能在当地进行销售。另一方面,部分农户个人文化程度不高,不能掌握互联网销售的经营方式,而且农闲时间较少,没有充足时间了解和学习网上销售方式。因此,对阿坝州优质特色鲜果销售渠道的多样化产生了阻碍作用。
2.5 品牌化有待加强
通过实地考察汶川、理县农产品零售状况,发现农户个人农产品零售渠道已经趋于成熟,但是缺乏集中化管理,零售点也较为分散。尽管2010年阿坝州农业局注册了“川藏高原”商标供全州相关企业、合作社等免费使用,但州内各县的甜樱桃生产企业、合作社仍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在包装设计上各自为政,没有突出阿坝州产地这个大的区域品牌,不利于产品宣传和品牌打造。在优质特色鲜果品牌化的过程中,阿坝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6 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阿坝州主要自然灾害包括干旱、冰雹、早晚霜、阵性大风、低温、洪涝泥石流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自然灾害交替出现,且发生频率高,受灾程度深,影响范围广,增加了农户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农户种植特色水果的积极性。
3 阿坝州特色水果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依托地区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结合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坚持“一乡一品”原则,发展适宜本地区的特色水果产业。一方面,要避免盲目跟风、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优化水果产业布局,种植适宜本地区生长的特色水果。另一方面,建立经营合作社,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改变以往农户“自产自销”的传统模式,对“产供销”三大环节进行集中化管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形成各地特色。
3.2 加强技术宣传教育,优化栽培技术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农户的宣传教育,组织召开特色水果栽培技术专题讲座,宣传特色水果种植技术、防虫妨害技术、施肥技术等,转变农户旧有观念,使其接受并利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其次,与四川省内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引进高校优秀学生或技术人员对种植户进行实践操作指导,帮助农户解决种植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引导农户学习应用科学栽培技术。
3.3 提高储藏运输技术,促进特色水果深加工
一方面,与物流公司合作,利用其先进的储藏技术和完善的运输体系,为特色水果外销提供有效保障。另一方面,由于水果本身不易保存的特点,一旦变质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应该大力发展水果深加工,如制作果脯、果干等产品,从而缓解水果鲜销压力。
3.4 与电商平台合作,优化销售方式和销售渠道
首先,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普及互联网知识,让农户充分认识网络的便捷以及网络销售带来的好处,鼓励农户参与特色水果线上销售。其次,与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实现特色水果的线下线上销售。建设特色水果示范园基地,在水果收获期举办特色水果采摘会,吸引外地游客来阿坝自主采摘并购买。
3.5 强化品牌意识,创建知名品牌
制定产品分级标准,对产品进行分类筛选、统一包装,保证产品高品质。进一步强化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大名牌水果宣传力度,如在省内电视台,公共交通工具发布广告等。积极参与全国各地展销会、博览会,推动特色水果“走出去”,提升品牌知名度。同时政府应扶持现有特色水果企业,给予其税收优惠或政策支持。
3.6 引导农户参与特色水果自然灾害险
特色水果面临着遭受自然灾害的风险,而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农户则可能损失部分收入甚至全年无收。因此,引导农户参投自然灾害险、增强其抗风险能力显得极为必要。特色水果自然灾害险应坚持政府引导、自主自愿、协同推进原则,保费由政府财政承担一部分、农户承担一部分,将农户遭遇自然灾害产生损失的风险分担到政府,从而降低农户的损失风险。同时,开展特色水果自然灾害险也需要社会多方共同参与,坚持政府引导的前提下,引入市场机制,整合惠农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全县果农、相关生产经营组织参加保险,增强抗风险能力,帮助农户稳定生产、持续增收。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