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传军
(吉林省蛟河市拉法街农机管理站,吉林蛟河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农业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性产业。现代化建设的农业生产机械很多都是大型设备,使用和管理存在一定的技术性。做好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能够及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地保证广大农民的人身安全。概括了当前农业机械化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为读者对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的初步了解提供帮助。
关键词: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0 引言
农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关系到民生问题。农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十分重要,农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的稳定。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变迁,农业的生产也要与时俱进。伴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逐步进入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阶段。近年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机械生产的步伐逐渐加快,人们对于机械化的生产机器的安全管理也慢慢的重视了起来。在农业生产机械化逐渐占据主流的时代,促进农业机械化稳步推进的同时,更要保证农业生产的安全进行,对农业机械进行安全、规范的管理。概括了当前农业机械化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读者能够对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有初步的了解,提供一定的帮助[1]。
1 农业机械发展现状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快速,农业生产逐渐趋向现代机械化,从耕地到播种再到收获,很多简单重复的工作转向由农业机械代替,以人为主的耕作方式也逐渐向机械化作业方向靠拢。在农机领域,机械化从利用率低、耗能高转向了利用率高、耗能低,随着科技的进展不断更新换代。在当前的农机生产作业条件下,农民的积极性也增高,各种新型的农机走进视野,农机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给农民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劳作体验,势头正旺。
2 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意义
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同时有很多管理工作相关的矛盾日益凸显,农机的管理工作松散,没有有效地监督手段,可以说是一片散沙。目前,中国的农业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农业机械化管理的发展也趋近成熟,虽然仍有部分地区依然比较落后,但是整体势头较好。多样性发展的农业机械化为农机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但是与它带来的好处不能相提并论。因此,必须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来实现安全作业,以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3 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中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农业在其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比例。中国疆域辽阔,农业分布范围较广而且比较松散,这就导致管理上的困难,很多法律法规实施过程中难以顺利执行,往往会执行不力。另外,很多政策法规过于笼统,不能够具有针对性的执行力度,不能因地制宜,甚至很多政策法规的执行存在形式主义的现象,而相关的政府部门也没有及时处理和查证,导致不正之风愈演愈烈。还有一些农机设备的操作员专业化素养不够,技术水平低、工作态度不认真等,如果没有相应的农机安全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管理和约束,可能会造成一些无法预估的后果。
3.2 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农村本就人数稀少,多数是学历较低的农民,管理人员也存在专业性低的问题。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人员需要管理大范围的农机,导致进行农机安全管理过程中不能及时处理机械数量较多的农机。与此同时,繁重的管理工作也会降低工作人员的效率,很多农机存在的问题需要更专业的人员才能解决。长此以往,将会有很多累积的问题和新的问题掺杂在一起,处理起来耗时耗力。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机械化设备也比较落后,网络等通讯设备跟不上,出现问题无法及时上报,问题持续累积。这些管理制度方面的缺陷,导致诸多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农村的农机管理工作就会无法提升,农机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越来越严重。
3.3 农业机械的安全性低
中国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政府对农机管理高度重视,出台很多政策法规。农机随机质量抽检存在很多不合格的产品。农机的质量安全不乐观,整体质量对农机的使用寿命以及可靠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机械设备的质量不过关,在使用过程中甚至可能出现事故,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农机设备的安全性十分重要。
3.4 农业机械操作者专业化操作技术差
在实际生产操作中,农机的使用者是农民。很多农民的操作技术不过关,导致农机操作出现各种问题,损坏农业机械,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同时,农民操作过程中法律意识淡薄,对农机认识程度也不够,鲜有人主动对农机设备进行检查。长此以往,很多农机操作者,这其中就包括大部分农民,逐渐丧失了学习农机科学操作的动力,造成滥用农机、不正确操作农机的现象,最终可能导致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无从下手。
4 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相关对策
4.1 完备相关政策和法规
一方面,要提前统计好农机的各项指标,例如数量、种类、购买日期等,方便日后进行计数、维修管理等工作。严格划分农机设备,根据不同的机械种类以及操作中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划分,并及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能保证农机设备能够及时维修。多数私人的农机设备更需要专业化的安全管理,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农机设备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统计。另一方面,在农机设备生产过程中要提前对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即时抽检,保证没有硬性的质量方面的问题,确保农机设备的性能。
4.2 完善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制度
要想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一是提高农机操作者对农机管理的重视程度,进行宣传和教育,提升专业化的技能,并且按照相关的政策法规严格执行。二是必须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形式和现状等特点制定符合发展要求的制度。三是有了严格的制度要求后,组建专业化的管理人员队伍,整体的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素养,能够起到带头作用,激发农民咨询、学习的积极性,促进管理质量的提升。
4.3 农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统一化
目前,虽然很多机关单位都对农业机械化的管理开始重视,但是缺少统一管理。应该紧紧围绕当前的相关政策法规开展农机安全执法活动,活动的宗旨以农民安全为第一,全面贯彻安全管理的理念,将多项农机安全管理的政策法规不断的进行完善和落实。与此同时,在对农机生产设备进行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全面实行统一化管理,明确各部门工作责任、统一化的管理体系、统一化的人员管理,并不断地规范行业行为,提升农机安全管理机构的形象,为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4.4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机安全意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机设备也变得先进,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农机操作者熟悉使用方法并且能够熟练的操作应用。当前,有很多农民、管理人员对于农机的操作不是很熟练。因此,相关管理部门要积极举办各种宣传教育活动,例如讲座、直播、热线咨询等,让农机操作者的设备使用安全意识有所提高。另外,要加强深入宣传教育,营造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氛围,促进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相信通过深入宣传农机安全生产操作的重要性,一定能够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于农机使用、管理和保存等全方位的安全意识,对于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5 结语
农业关乎国计民生,农业的稳定就是民心的稳定、大局的稳定。农业机械化改变了以往的传统的农业生产形式,改善了农业的生产条件,减少了不必要的手工劳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更好地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总体生活水平,为以后的农业生产指明了新的出路。农机安全管理的成熟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保护和发展农业生产力和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头等大事。随着农业机械现代化的进行和农机数量的增多,对于农机安全管理的问题要引起重视并提上日程,加强农机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消除农机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农民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让农机生产健康发展,刻不容缓。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