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杂志社! 北京时间: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期刊简介 栏目设置 投稿须知 杂志封面 在线投稿 作者留言 联系我们
《农业开发与装备》官网邮箱:nykf@vip.163.com ,欢迎投稿!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编辑出版 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
主  编 陈巧敏
副  社 胡进鑫
主  任 李 丹
投稿邮箱 nykf@vip.163.com
咨询电话 010-51459908 025-84346221
社  址 南京玄武区柳营100号
刊  号 ISSN1673-9205
     CN32-1779/TH
邮政代号 28-284

农业开发 您的位置:首页 - 农业开发

彰武县沙地农业发展的建议

已阅:2428

王丽华

(彰武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彰武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在分析彰武县沙地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沙地农业;现状;问题;对策

1彰武县沙地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彰武县作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2019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7.33hm285%以上为沙壤土。其中,粮食作物10.33hm2,含沙地水稻3 333.33 hm2、沙地薯类2 666.67 hm2;油料作物4.67hm2,含沙地花生4.33hm2;高效作物2.33hm2,含沙地果树0.68hm2、沙地中药材533.33 hm2、沙地西甜瓜666.67hm2。彰武县也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牛羊养殖基地县、国家农牧交错带发展草食畜牧业基地县,国家确定的肉牛产业带的主产区。牧业用地达7.67hm2,其中草场5.47hm2、荒草地1.87hm2。截止目前,彰武县农产品通过“二品一标”认证的数量是30个,其中绿色食品20个,有机食品10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认证面积11.33hm2左右,占全县播种面积的63%以上,认证数量年增长比例是5%以上。沙地花生和黑豆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彰武县平安奶牛场的沙地星牌大米,面积33.33hm2,绿色食品认证11年,201810月获辽宁名牌农产品。东六园区和新城整合为彰武县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成为彰武县农产品加工的核心区和聚集区,为农产品加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省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平台为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入国内外市场、产品研发、原材料进场等提供了服务保障。

2沙地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沙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低,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能力依然薄弱

一是我县地形多样,种植条件参差不齐,有些地块无法实现规模化种植。农产品还未形成区域地集约化生产,处于分散状态,无法满足市场化需求,经济效益低。二是各地区之间的种植结构十分相似,忽视了农产品的区域适应性,失去该地区特色的农产品。三是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施用大量农药和化肥,对农产品造成不同程度污染,农产品的食用性和美味度大打折扣。

2.2沙地农产品竞争力不强,供给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

一是加工业发展滞后,农产品深加工的高新技术设备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加工企业和资源型企业中粗加工产品占相当大的比例,整体品质不高。二是销售平台狭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把经营沙地农产品的品牌性作为自身长期发展的目标,商标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存在。村民家里的优质农产品积压很多,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影响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

2.3经营主体农业现代化水平滞后,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带动力弱

我县沙农业科技投入还有很大差距,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科技对接产业需求的创新性不足,导致科技实验、示范品种产量与农民实际生产产量差距较大。我县种植业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不强,经营主体带动农户能力弱,因受资金、规模、经营管理能力的限制,带动农户的能力不强,严重制约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4沙地农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治理难度大

彰武县土地总面积36.4hm2,其全县沙区面积34.93hm2,占总面积的96%;沙化土地面积24.54hm2,占总面积的67.4%,占全省沙化面积的四分之一,是辽宁省最大的风沙区。我县沙化土地面积分布广泛,分布在23个乡镇,沙化地面积逐年扩大、宜耕地面积逐年缩小与防沙治沙矛盾十分突出。彰武草原生态恢复建设项目,是今后一段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

3  沙地农业发展的建议  

3.1发挥沙地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优势,发展地域农业特色产业

3.1.1推广沙地农业标准化种植,发展沙地特色产业

一是大力发展以双庙明水甘薯、冯家山药为代表的近地或地下经济作物,也包括马铃薯、胡萝卜、萝卜、圆葱、生姜等作物;二是加快发展以两家子西瓜、哈尔套甜瓜、兴隆堡大樱桃等受市场欢迎的含糖量高、果个大、品质优的沙地瓜果;三是稳步提高沙地花生的质量,建设优质出口花生生产基地;四是适当发展以苇子沟蒲公英为代表沙地特色中药材,同时也可发展甘草、黄芪等适合沙地的其他中药材品种;五是积极发展以大冷沙泉大米为代表的沙地水稻;六是支持引导北斗星花卉专业合作社的鲜切花生产基地,从域外有序向我县兴隆山、双庙、冯家镇转移,扩大基地范围,拓展我县鲜切花出口基地规模,推进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1]

3.1.2发展沙地绿色养殖,构建种养复合模式

充分利用草原生态建设工程,抓好彰武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项目建设,做好8 066.67 hm2的生态脆弱区退耕还草和人工种草;发挥国家农牧交错带发展草食畜牧业基地县优势,优化“粮经饲”三元结构,发展草食性畜牧业,推动农牧种养复合型发展;实施国家“粮改饲”项目,抓好47t的粮改饲青黄贮以及10.33hm2的秸秆饲料加工利用,大力发展沙地绿色生态循环畜牧业。借助“南畜北移”和高速禁止运输活体畜禽的政策机遇,大力发展沙地绿色养殖,一是用好奶牛、肉牛、肉驴政策性保险,加快发展以兴隆山、阿尔乡为代表的肉牛养殖;二是用好个人涉农企业贷款贴息政策,进一步推进以兴隆堡为代表的肉羊养殖,同时抓好昊丰养羊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实施的国家肉羊繁育推广体系示范项目。三是用好屠宰加工企业政策,发展畜牧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打造沙地畜禽产品品牌。四是发展旅游+沙地农牧渔业,融合产业发展。将农家接待与牧民定居点的草原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努力推动沙地农、畜、渔种养,突出草炭沙泉大米、沙泉鱼宴、皇家草原牛羊肉、散养鸡鸭等特色农产品供给,为旅游提供特色食材和赠送品,并进行品牌商标注册,将彰武沙地特色农产品和深加工产品推向各地市场。

3.1.3发展沙泉淡水养殖,助力沙泉鱼宴  

沙泉鱼是沙农业的新宠儿,新品牌。全县以大小清沟为代表的29座水库,水面面积 0.16hm2 ,年产淡水鱼1 380 t。依托沙泉鱼宴的火爆,发展沙泉淡水养殖,将是我县养殖业的靓点。

3.2大力发展沙地农产品加工业及新型农业服务性体系建设

一是以粮油加工、果疏加工、畜禽加工为主攻方向,优化产业布局,延长产业链条,打造沙地农业特色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多元化、高端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二是培育当地农业知名品牌。政府出台扶持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优惠政策,培育打造更多的名牌产品和知名企业,提高彰武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于农产品的科技投入方面,政府带头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攻关。对农产品新产品的培育、加工、营销等各个方面给予人才支撑。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着力在农产品转化增值、延长产业链条、扩规模、上档次上做文章,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和产业带动力。三是扶持发展互联网+沙地农业电子商务,拓宽市场规模,加大宣传力度。从建设平台、扶优扶强、推广应用、队伍建设、对外宣传和营销推广等方面给与大力支持。四是开发集农业风情、种植文化、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章古台高效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的林果粮草药的优新品种和高效立体复合模式示范作用;草牧区引进适合我国北方饲养的各种草食家畜,选育出适宜风沙地种植的粮油果树药材和草食畜牧业优良品种。五是发挥乡村振兴战略优势,以支持区、园发展为重点,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要积极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全程化、协同化发展,鼓励创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支持方式。帮助小农户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要素投入和资源浪费,降低生产和流通中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3.3突出抓好沙地农业经营主体及农业电商人才的培育

一是充分发挥小农户在发展生态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和小众化、特色化农产品生产方面的特殊竞争优势,促进乡村振兴和个性化发展。二是抓住龙头企业这个主要经营主体,进一步强化龙头带动,强化示范引领和利益联结,通过源头“活水”浇开产业之花。三是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专业性人才,尤其是精通网络技术、线上营销、物流管理而且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复合型人才。四是发展互联网和农业结合在一起的电商农业,这样,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就能更加准确地掌握市场需求,有效地保障农产品的销售。这样,农业和电商相结合,发展订单农业,不愁农产品的销路。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