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爱儒
(忻州市农业农村局农业区划服务中心,山西忻州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新农村建设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模式、推动农业经济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介绍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与农业经济管理存在问题,围绕构建新型农业发展机制、加大民主管理执行力度、加强专业管理团队建设、拓宽金融建设发展渠道四个层面,探讨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金融体系;社会资本
0引言
一直以来农业都是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支柱产业,对于拉动GDP增长、深化产业链条延伸等贡献了积极助益,而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往往直接决定了农业经济发展成效,因此还需密切结合农村经济建设实际情况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措施,改善农业经济管理问题,从而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长效发展。
1新农村建设背景与农业经济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1新农村建设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对于农业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致使城市建设与农村发展之间呈现出割裂性局面,与科学发展观的建设要义相背离。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新农村建设概念的提出为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给予了重要扶持,通过调整农业生产关系、拓宽农村融资渠道,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同时也进一步缩短了城乡发展差距、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从而为农业经济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稳固基础。
1.2农业经济管理存在问题
1.2.1缺乏完善管理机制。当前部分农村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缺乏完备的财务收支、账务处理程序,内部控制机制无法发挥实效性,管理人员缺乏明确的权责分工,财务工作呈现出显著的随意性特征,极易引发财务纠纷问题,导致农村经济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对于农业经济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
1.2.2监管体系建设不完备。部分村级财务管理部门未能建立完备的财务公开管理机制,其公开内容往往局限于复杂的财务收支数据,而村民普遍关心的养老金支取、村级工程建设情况等信息则未被囊括进财务公开范畴中。同时,部分农村的民主管理流于形式,往往局限于事后管理,导致民主管理实效性无法得到有效发挥[1]。
1.2.3人才技术力量不足。专业管理人才的稀缺成为当前农业经济管理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管理理念单一、管理手段落后,未能结合农村经济建设实际情况进行发展方向的精准定位,无法将现代化设备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加剧了农业经济的混乱性问题,进而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4缺乏健全金融体系。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存在一定的贷款差,资金外流问题阻碍了农业经济建设,加之缺乏健全信贷体系建设,无法为农业发展提供综合服务,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发展的融资需求。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具体措施探讨
2.1构建新型农业发展机制,强化政策扶持力度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新型农业发展机制的建设成为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切实结合农业经济建设现状与管理需求,围绕以下四个视角推进管理制度建设:其一是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下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以城镇区域为基准推动农村骨干劳动力的转移,结合农民群众现实需求推进农村征地制度的改革、细化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解读,依托信息化手段构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平台,以此实现对集体流转土地项目的标准化管理。其二是推进产业结构制度重构,结合农村资源优势进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塑造多元化产业结构体系,配合营销手段打响特色农产品招牌,更好地提高农业经济增长效率。其三是加强生产经营制度建设,实行农业生产资源的集约化管理,积极鼓励农民参与到土地承包流转中,并对地方农业龙头企业予以政策、资金、技术扶持,从而更好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其四是引入信息化管理制度,借助网络平台建设提高土地集约化管理效率,防范土地承包信息被篡改,为农民群众的土地合法权益提供重要保障[2]。
2.2加大民主管理执行力度,创设财务公开机制
一方面,应强化农村的民主管理机制建设,针对现有民主监督委员会的人员结构进行调整,借助考核制度确保委员会成员均具备专业财务管理知识与良好的群众基础,实现对农村经济管理情况的有力监督,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应加强财务公开机制的建设,利用互联网平台创设财务信息公开机制,定期将养老金发放、政府财政资金补贴等村级财务活动信息进行公布,自觉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保护村民的知情权与决策权,强化民主管理时效。同时,还应注重拓宽村级财务管理信息的公开渠道,利用微信公众号、APP等软件平台进行财务信息的发布,保障村民能够实时获取到村级财务管理信息,从而依托民主管理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效率,更好地实现农业资金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2.3加强专业管理团队建设,引入先进技术手段
一方面,应构建专业化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队伍,定期为管理人员提供培训、进修学习的机会,保障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农业经济发展形势、最新农业政策以及农业市场发展动态,基于责任制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活动中,制定科学决策方案与发展计划,更好地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实效。同时,相关领导部门还应针对现有人才招收机制进行创新,强化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选拔优秀管理人员与高级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进行指导,以此解决农业经济管理与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依托技术产业联动机制的建设为农业规模化生产提供支持,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部署与实效性发挥。
另一方面,应针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管理手段进行创新,基于现代化网络管理平台开通农业技术咨询热线,为农民群众提供24h的在线服务;利用新媒体渠道进行农业信息的实时发布,保障农民群众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农业政策、技术等信息,提高农业经济的科技化水平,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优质服务;在此基础上增设管理项目,例如引入兴水工程、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构建专项水利建设资金,加大对个体户的扶持力度,以此解决农业生产的基础性问题,推进农业经济体制的革新。
2.4拓宽金融建设发展渠道,积极撬动社会资本
由于当前部分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存在不合理问题,普遍存在较大的财政压力,缺乏资金拓展渠道,对于农业经济与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此管理部门应积极拓宽农村金融建设发展渠道,通过吸引外资打破现存困境,结合农村现有资源情况进行综合开发,进一步提高产业层次结构、实现资本与技术的有效对接,撬动社会资本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服务。同时,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还应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农村金融市场的规范化建设,为中小型企业与外资企业创设优惠政策,拓展农业市场发展的经济来源,更好地满足农业经济建设需求。
以山西省忻州市为例,其农村农业局密切结合当地特有农业资源与农业产业建设形势,利用当地富饶的物产资源开展了农产品加工项目,实现了单一农业产业结构链条的动态延伸,成功帮助当地农民群众实现增收目标。同时,管理部门在现有农业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了农家乐、红色旅游等项目的开发,连同山西省几个知名企业进行了高端式旅游项目的开发,依托杏花旅游节的创设推动多项扶贫项目的开展,并吸纳了以格瑞恩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入驻当地,既拓宽了农民群众的增收渠道,也发挥了拉动村民就业的作用,促使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显著提高,进一步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持[3]。
3结语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理念的指导下,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已经呈现出较强的不适用性,相关管理人员务必要明确认识到市场经济体系变革趋势,依托完备的管理体系、管理机制、人才技术力量与金融结构体系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促使农村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从而进一步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