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杂志社! 北京时间: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期刊简介 栏目设置 投稿须知 杂志封面 在线投稿 作者留言 联系我们
《农业开发与装备》官网邮箱:nykf@vip.163.com ,欢迎投稿!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编辑出版 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
主  编 陈巧敏
副  社 胡进鑫
主  任 李 丹
投稿邮箱 nykf@vip.163.com
咨询电话 010-51459908 025-84346221
社  址 南京玄武区柳营100号
刊  号 ISSN1673-9205
     CN32-1779/TH
邮政代号 28-284

产业分析 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泾源县中华蜜蜂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已阅:1112

杨海燕

(泾源县中华蜜蜂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宁夏泾源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泾源县中华蜜蜂产业发展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丰富的蜜粉资源优势和传统养殖优势。近年来在脱贫攻坚等产业政策大力扶持下逐步发展壮大为地方特色产业。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克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将实现中华蜜蜂产业健康永续发展。

关键词:中华蜜蜂;发展现状;对策

1产业发展优势

1.1  独具特色的区域优势

泾源县自然植被保护良好,物种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8.5%,加之政府实施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近20多年,形成了优美且无任何污染的自然生态环境。县境内无大的工矿企业,无三废排放,土壤肥沃、气候凉爽、空气洁净、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受六盘山生态屏障保护,病原生物媒介少,造就了发展中蜂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和自然资源优势,成为中华蜜蜂繁衍、生存和发展的栖息地。

1.2  丰富的蜜粉资源优势

泾源县共有林地面积3.01hm2,占土地面积39.9%;牧草地面积1.77hm2,占土地面积23.5%。据资料记载,全县有高等植物788种,其中:苔藓植物41种,蕨类植物18种,种子植物729种。在植物资源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桃儿七、黄芪。造林树种及经济植物45种,已经形成春有油菜、山桃、山杏,夏有刺槐、椴树、苜蓿、红豆草、草木樨、地椒,秋有荞麦、野霍香、野菊花等蜜源。

1.3  具有历史传统养殖优势

泾源县群众历来有养殖土蜜蜂(中华蜜蜂)的传统习惯,大多数是以悬挂在崖壁或墙壁的土蜂窝里饲养,管理粗放,产量不高,主要是以自产自销为主。2017年全县新培育养蜂户686户引进蜜蜂13 224箱,其中建档立卡户64411 196箱,当年6月份蜂群数量发展到3万箱,年产蜂蜜30kg,产值达3 000万元,成为农民增收的“甜蜜事业”。

2发展现状

2018年泾源县政府加大蜜蜂养殖扶持力度,为促进县域旅游与发展休闲农业,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蜜源植物种植面积达到5.3hm2,逐步打造成流蜜期长,不间断、衔接好的蜜源基地。按照“1+10”养殖模式,全力推行“大手连骨干拉小手”产业发展运行机制,通过结对捆绑帮扶,培育蜂农1 521户,全年生产加工优质蜂蜜25kg,蜂蜡150kg,蜂王浆250kg,实现蜂产品年销售产值3 000多万元的新高,占农民纯收入的3.4%。全县32家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蜂产品加工企业,成立了“泾源县中华蜜蜂产业协会”打破了以往蜂农单打独斗的格局,形成了上连市场、下连蜂农,风险共但、利益共享的有机整体。蜂产品“泾源蜂蜜”地理标志、“六盘山土蜂蜜”注册商标分别通过农业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

3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受传统养殖方式影响,一部分蜂农为了获得高产出蜂蜜,每年中秋前一次性将蜂箱内蜜脾取净,使蜜蜂饲料严重不足,造成蜜蜂弱群,难以正常繁殖、越冬[1]。部分养殖户文化程度不高,对中华蜜蜂养殖新技术、新要求接受慢,新培养的养殖户大多数在养殖技术上基本空白,专家和技术人员指导压力大,导致产业发展速度较慢。

2)养蜂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大,受冰雹、连阴雨及忽热忽冷等自然灾害性天气影响,易导致蜂群饲料短缺、造成越冬适龄蜂群数量不足、群势弱小或引起蜂群伤热散团死亡。

3)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乏力。随着“六盘山土蜂蜜”和“泾源蜂蜜”地理商标知名度的提升,一些不良商贩以次充好,甚至以假乱真,套用品牌商标销售非泾源蜂蜜,使泾源县中华蜜蜂产业遭受打击,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竞争力。

4产业发展对策

1)政府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旅游及观光农业发展继续加大油菜、草木犀、红豆草、苜蓿、刺槐、椴树等流蜜期长、质量高的优质蜜源植物种植力度,保护野生“蜜源植物”生态平衡,保证蜜蜂三季有花采,延长中华蜜蜂生产期,提升蜂产品产量和质量。

2)通过提升养殖技术科技含量克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加大养殖户专业技术理论及实操培训力度,提升其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确保外聘专家及技术人员的指导服务取得实效。二是加强服务机构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做好专业技能的示范和推广工作,并且要经常性的入户进蜂场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能解决蜜蜂饲养常见病害问题和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预测预防工作。

4.3推广中蜂活框饲养关键技术

一是加强蜜蜂良种选育,采用优质蜂王。选育良种,更换劣种是养好蜜蜂的关键措施。优良蜂王是饲养强群提高生产效益有效措施。在培育蜂王时,应注意选择蜂王产卵力强、分蜂性弱、能维持较大群势、高产和抗病性能强的蜂群作母群和父群培育新王。一般在春季分蜂季节换王,年年用新王。饲养中还应注意蜂种退化问题,要定期适当从当地周边蜂场引进良种蜂王作母本,用本场饲养性能好的蜂群作父本培育新蜂王,避免近亲繁殖带来的弊病,防止蜂种退化。

二是保持蜂群常年饲料充足。蜂蜜和花粉是蜜蜂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蜂群只有在蜜粉充足的条件下得以维持强大群势。一旦外界蜜粉缺乏,群内又无贮存,蜂王产卵量锐减,甚至停产。因此,在中蜂饲养中,应保持群内常年有充足的贮蜜,不足时应特别注意补给足量的蜂蜜或蜂蜜替代品。

三是推广人工育王技术。从生产角度看,在保证育王质量的前提下一年中首次育王时间越早蜂王质量越好,最好与主要蜜粉源植物第一个主要流蜜期相吻合,以加速蜜蜂群势增长和人工分蜂。最后一次育王时间应选择在当地秋季最后一个大流蜜期之前。

四是加强保温,保证中蜂安全越冬。泾源县属于六盘山阴湿区,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尤其是早春和晚秋经常有寒流侵袭,越冬期达近6个月左右,所以,首先不但在蜂箱的设计上要考虑保温问题,而且在春秋管理上要加强保温措施及时落实到位。其次要培育适龄越冬蜂和贮足越冬饲料。一般每框中蜂需要留11.5张优质封盖蜜脾作为越冬饲料,如果秋季最后一个流蜜期越冬饲料的贮备还不够,就应及时用优质蜂蜜或白砂糖补充喂足。最后,在越冬管理阶段不论室外还是室内越冬,重点是要提供蜂群越冬适当的低温和提供充足优质饲料以及黑暗安静的环境,避免干扰蜂群,尽力减少蜂群的活动和消耗。

五是加强囊状幼虫病等蜂病防治工作。防治蜂病是保障蜂群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其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是一种病毒传染病,至今未找到特效药,只能采取加强管理、预防为主、杀灭病原的措施。常年饲养强群和定期消毒是预防蜂病的有效措施,对症用药,按剂量给药,禁止乱用药是治疗蜂病的用药原则。通过抗病蜂种的选育、饲养强群等综合防治技术提高中华蜜蜂蜂产量和效益,扩大饲养量,形成规模化养殖。

六是生产成熟蜜。中蜂活框饲养的前途在于生产成熟蜜。传统饲养的蜜蜂一年才取蜜一次,肯定是成熟蜜,一直都是受消费者青睐的蜂蜜,占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如果采用活框饲养以后,不注重生产成熟蜜,将会很快失去市场,期经济效益还不如传统原始的饲养模式。

七是饲养强群。主要措施有,一是使用良种蜂王。二是蜂群内常年保持充足优质饲料。三是预防和控制分蜂热。

4.4建立中蜂优质高效养殖技术示范蜂场  

一是在中蜂养殖核心保护区建立传统原生态中蜂优质高效养殖示范蜂场,二是建立现代中蜂活框优质高效饲养技术模式。以示范基地和示范蜂场为平台,通过示范和技术引领,将示范蜂场采用的新技术、新成果进行充分展示和应用,使周边蜂农亲眼看到和亲身体会到中蜂优质高效养殖技术所带来的好处,达到以点带面,全面推广普及的目的。

此外,要加强蜂产品质量监管和“泾源蜂蜜”品牌保护及宣传推介,提升泾源蜂产品科技含量,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泾源蜜蜂产业健康永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