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日华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农机职工学校,江苏盐城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从相关部门对农机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培训教师业务水平,学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等方面分析了农机培训工作中现实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建立高
技能培训的师资队伍,提升学员参与积极性等新时期下强化培训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农机培训;农用机械;农机培训基地
0引言
农机推广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重要手段。但现实的农机培训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因素,阻碍着农机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针对性的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可以促进农机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1 农机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培训工作重视力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
当前我国针对农用机械的补贴正在逐年增加,但针对农机培训工作的项目资金依然不足。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对待农机培训工作不够重视,缺少相关资金支持[1],在教育培训上受到资金条件限制,致使培训机构人员配置不合理,缺乏先进实用的设备,降低了培训示范性,严重阻碍农机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在实践工作中,更看重机具推广,轻视技术培训,将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单纯的依靠增加机具的数量,忽视了农机培训的作用,降低了机具作业的效率。
1.2 培训教师团队能力薄弱
农机培训师资队伍能力薄弱,存在知识断层和老化等问题,欠缺对于新型农机以及现代化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掌握,对一些机械故障和技术难题没有快速应对的能力,许多一线培训教师缺乏更新相关农机培训知识的意识,不能适应现代化农机发展的需求。同时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一些农机培训中的专业人才转行或者仅仅挂职,专业的培训人才不断流失。
1.3 培训内容和方式滞后
目前农机培训工作多以拖拉机等传统的机械设备为主,这些设备对于农户来说已经懂得操作方式,在新时期下,培训教学工作没有结合一些先进的设备进行开展,也会降低农户参与培训的热情程度。同时开展教学的方式缺乏创新,形式死板,不能吸引农户的注意力,参与培训的人员较少,阻碍了农机培训工作的进行,影响现代化农业的发展[2]。
1.4 参学人员培训意识淡薄,缺乏培训热情
相关种植人员积极配合,是农机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虽然已经在积极转型,但许多农民管理农田的方式依然是以个人种植的方式进行。由于大多数农业种植者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但有着丰富的农田种植经验,习惯了人工种植的方式,对于农机培训工作不够重视。
而使用农机设备的农户,认为农机只是为了农田作业,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很少有去考驾驶证的意识,同时部分农户存在从众心理,或者认为培训会浪费时间,影响农耕收入,被短期利益驱使,而导致参与农机培训的意愿较低,农机生产的安全隐患增加。
1.5农机培训基础设施薄弱
许多农机培训机构已经成立多年,无论在教学设施,还是在教学手段方面都比较落后,无法满足农机培训的基本需求,达不到相应的培训效果。对于农机培训机构的教学设备,如不能及时更换,会严重影响培训效果,导致培训工作难以正常运行。
2 强化农机培训工作的对策
2.1 出台农机培训政策,加大资金投入
农机培训是农机推广的重要环节,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惠农政策,高素质的培训人才和新型的培训设备,是农机培训工作中的关键,都需要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地方政府对当地的农机培训工作应给予支持,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在相关的资金方面进行侧重,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农机行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补贴标准。充足的资金保障,才能使相关的农机培训工作高效展开。培训机构自身应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提升政府的关注度和认可度,吸引和争取资金支持。
2.2建立高技能培训的师资队伍
农机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要具备一支具有高技能培训能力的师资队伍,加强农机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求农机培训机构注意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和招募,改善专业人才的待遇,减少人才流失。农机培训是培养农机相关技术人员和驾驶人员对农机操作更加规范性的过程,培训教师必须全面地掌握农机原理、性能、操作方式、维护技术等理论知识,并能够解决学员遇到的相关问题,同时,应对农机培训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最新的农机动态有一定的了解[3]。
其次是整合农业行业资源,通过对文化程度高、业务素质强的农机行业专家进行择优推荐,组成培训师资库,对所邀请参加培训项目和授课的教师人员制定合理的培训考核细则,针对培训效果和绩效进行评价,及时总结。
再次应定期组织培训教师以及师资库中的专家进行培训活动,制定不同时期的培训规划,以交流学习和考察等方式,在知识的更新、素质的提升以及急需的农机化技术等方面,使授课教师全面的掌握。
最后要鼓励和支持农机培训人员参与相关项目的实施和课题研究,锻炼其业务能力,也是对工作水平的检验。以期从教育、科研、推广等方面,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工作能力。
2.3 丰富培训内容,优化培训模式
新时期的培训内容和模式,应充分结合现代实际农业种植情况进行研究,以求培训的内容丰富,模式创新。
培训内容方面,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根据所在区域作物的基本特征,所使用的农机设备等因素,有所侧重,对于一些新型的农用设备应加大培训力度,教会农户对于农用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维护和保养,以及交通安全意识方面培训,避免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联合市农委、市农机局监理局人员组成联合服务检测组,在西团镇便民服务中心广场对全镇150多台农用机械开展了农机安全大检测。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检测组现场指导,提出整改意见,责任人采取有效整改措施,当场整改达标。对问题严重的“重病”
拖拉机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跟踪检查,确保整修达标,从而提高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在农村道路的行驶和农田作业中的安全,确保春耕工作顺利进行。
培训方式方面,开展培训的教师应注意其多样性和教学的灵活度。合理、灵活的安排培训时间,可以减少农户因为农业活动季节性原因受到的影响。针对无法按时参与集体培训,或居住地与培训基地距离较远的农户,可以借助便捷的网络互动平台来实现自学。根据课程情况,可以适当缩减理论知识,侧重对于动手实操内容。还可以积极的与农机销售和生产厂家等合作开展培训活动,充分的利用网络以及新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通过灵活的培训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培训效果。
2.4提升参学人员的积极性
当前很多农户对农机培训存在不理解和不支持的态度,甚至有抵触心理。首先应加强对农机培训重要性的宣传,从源头上使农户重视农机培训,为农机培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选择对农户来说具有较高信任度的传统媒体,如电视等,对农机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同时,可以在人员流动较大的位置,张贴宣传海报,悬挂条幅等,并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宣传教育,细心指导,帮助农民答疑解惑,并渗透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农民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操作农用设备等。加大农机培训的宣传力度,可以有效促进农机培训的长远发展。对于农机培训工作的积极开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有效发展。
2.5规范培训基地建设
当前,对于农机培训基地进行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加上一些农机培训基地在管理规范性,师资力量的综合能力以及设备的完善和先进性等方面都处在较低水平,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完善管理制度,对于农机培训基地的建设加强管理,提升其规范性,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农机推广,促进农业发展。
3结语
加大对农机培训工作的重视,才能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配置先进的技术设备,充分带动参与培训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农机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为农民的各种农事活动提供便利,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