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莉,王登权,阎苗苗,李海琴,朱海艳
(甘肃省华池县蔬菜产业办公室,甘肃华池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阐述了华池县荞麦产业基本情况,总结了发展优势,提出了依托项目壮大产业、狠抓宣传及技术培训、加大新优品种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努力提高荞麦栽培管理水平、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荞麦;产业;刍议
1 基本情况
华池县地处甘肃省东部,东北与陕西省志丹、吴旗、定边接壤,西南与省内的庆城、环县、合水为邻,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北高南低,县境南北长37~110 km,东西宽27~84 km,境内梁峁相间,沟壑纵横,山川塬兼有。全县共辖6镇9乡111个行政村,总人口1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2万人,总土地面积3 791 km2,耕地面积6.95万 hm2。
华池县是典型的干旱山区农业县,享有“小杂粮”之乡的美誉。荞麦是县内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抗旱救灾,以秋补夏,确保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小杂粮和特色农作物,迄今已有1 000多年的种植历史。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荞麦市场需求,华池县荞麦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 333 hm2左右,总产约600万 kg。县内乔川乡自古盛产荞麦,其皮薄面白,吃后肚腹不胀,有“荞麦川”之称。华池县生产的荞麦远近闻名,品质较好,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高,明显高于普遍大米、小麦和玉米,甜荞与苦荞中赖氨酸的含量分别为玉米的1倍和20倍,色氨酸的含量分别为玉米的3倍和35倍。同时,荞麦籽子粒、茎叶含有丰富的生物类黄酮如芦丁、槲皮素及叶绿素等,对预防心血管疾病,调节血压、血糖、血脂具有显著效果。鉴于荞麦的独特功效和华池荞麦的知名度,目前,华池县的荞麦产品已远销国内多个省区,为带动荞麦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华池县发展荞麦生产的主要优势
2.1 气候条件适合
荞麦为短日照喜湿作物,不耐高温。华池县干旱少雨,阳光充足,年降雨量380~510 mm,集中在7、8、9三个月份,年均气温7.8℃,无霜期145~165天,海拔1 100~1 780 m。这种气候冷凉、海拔较高、降水季节和荞麦生长期相吻合的特性,非常有利于荞麦生长发育。
2.2 土地资源丰富
荞麦耐瘠薄,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生育期间对肥料要求不高。华池县土地资源非常丰富,且80%以上的耕地为山地,有着发展荞麦生产的独特的土地优势。
2.3 栽培技术成熟
荞麦在华池县种植历史悠久,农民群众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选种、留种和栽培管理经验。近年来业务部门开展了荞麦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编写制定的《无公害农产品荞麦生产技术规范》已于2006年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为地方标准,为发展荞麦生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4 品牌效应突出
华池县的荞麦久负盛名,以“粒大皮薄、面白、粉多、筋大、质优”而享有盛誉,品牌效应明显。目前生产的养麦挂面、荞麦醋、荞麦黄酒等加工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目前,随着荞麦加工范围的不断拓宽,荞麦保健食品市场销路较好,市场潜力较大。
2.5 社企带动明显
目前县内共有荞麦种植专业合作社7家,荞麦加工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分别为盛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北地雪小杂粮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乔川丰收小杂粮加工厂和南梁情土产有限公司,其中盛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荞麦香醋生产,近年已远销河北、新疆、山西及天津等地。拥有的本地加工企业、合作社为华池荞麦产业及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发展对策
3.1 依托项目壮大产业
近年来,在华池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业务部门积极开展荞麦项目实施。2009-2013年,华池县种子管理站组织实施了《平荞5号引进示范》项目,项目攻克技术难关,综合效益明显,2013年获庆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为进一步提升荞麦生产水平,县上要把荞麦高产创建作为推进小杂粮产业升级的重大举措,选择具有发展荞麦产业优势区域,积极申报,依托项目每年建办荞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带1~2处,完成示范面积1 333 hm2以上,示范片带平均每1 hm2产量达到2 850 kg左右。同时,县上应高度重视荞麦产业发展,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完成优质荞麦示范基地建设面积2 000~3 333 hm2。
3.2 狠抓宣传及技术培训
针对县内农民文化程度较低,科技意识较差的实际,专业技术部门应把宣传培训作为带动荞麦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基础性措施来抓,尤其侧重抓好贫困户的培训,发挥好产业带贫作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广播、电视、专栏、板报、印发资料和集中培训等形式,使广大农民群众对发展荞麦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明确认识和正确理解。同时,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集中与分散、理论与实践、室内与田间相结合的办法,按照骨干培训到村、普及培训到组、技术资料印发到户、主要技术讲解到人的要求,全方位、多层次展开技术培训,并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和培训对象做出详细安排、周密部署、严格要求,特别在新技术、新经验、新成果的广泛性和实用性上,讲求对症下药,通俗易懂。力争年均举办培训班50期3 000人(次)以上,印发宣传及技术资料20 000份以上,达到户均培养1~2名荞麦种植技术明白人的目标。
3.3 加大新优品种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
20世纪末期,华池县先后引进荞麦品种日本北海道、黎麻道、榆3-3、牡丹荞、信农1号、榆荞1号、榆荞3号、平荞2号、平荞3号、平荞5号、美国甜荞、六荞1号、宁荞01号等多个荞麦品种。本世纪以来,经过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筛选出了丰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综合性状好的大粒荞麦品种日本北海道、榆荞1号、平荞2号、平荞5号等。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日本北海道、平荞5号增产效果显著,分别较当地品种增产20%~35%、30%~50%。今后,专业技术部门要切实从源头上、品种上抓起,在做好荞麦种子的提纯复壮和保纯防杂工作上下功夫。争取每年建立2~3个品种良种繁育基地,面积达到333
hm2,为全县荞麦良种化水平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3.4 努力提高荞麦栽培管理水平
3.4.1 采用配方施肥。华池县种植荞麦每1 hm2施农家肥30 000~45 000 kg,尿素75 kg,过磷酸钙450~600 kg,苗期至花期叶面喷施0.2%~0.4%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2~3次,增产幅度右达到10.8%~21.6%。
3.4.2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华池县荞麦最佳播期控制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每1 hm2种植密度90万~105万株,下籽量45~60 kg。
3.4.3 加强田间管理。从苗高7~10 cm开始,每隔10天左右中耕除草一次,后期拔除大草,到开花封垄时结束。荞麦开花前2~3天在荞麦田安放蜜蜂。
3.4.4 加强病虫害防治。立枯病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黏虫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钩翅蛾可采用人工捕杀、翻地灭蛹和药剂防治,药剂防治应掌握在幼虫3龄前采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
3.5 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
按照“确保面积、狠抓质量、提高总产、突出效益”的荞麦产业工作原则,有关部门和相关乡镇要把协调服务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积极组织,明确标准,严抓进度,真正做到不错季节,不违农时,不误工作,不减效益,全力促进荞麦产业的稳步发展。县农业农村局发挥好牵头抓总的作用,抽调干部深入乡镇搞协调,抓落实;业务部门负责各乡镇的宣传,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财政部门多方筹措资金,确保资金及物资的足额供应到位;供销部门负责荞麦专用肥限价补贴销售;农机部门负责组建病虫害机防队。总之,各部门间必须积极配合,为荞麦产业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