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杂志社! 北京时间: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期刊简介 栏目设置 投稿须知 杂志封面 在线投稿 作者留言 联系我们
《农业开发与装备》官网邮箱:nykf@vip.163.com ,欢迎投稿!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编辑出版 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
主  编 陈巧敏
副  社 胡进鑫
主  任 李 丹
投稿邮箱 nykf@vip.163.com
咨询电话 010-51459908 025-84346221
社  址 南京玄武区柳营100号
刊  号 ISSN1673-9205
     CN32-1779/TH
邮政代号 28-284

农机合作 您的位置:首页 - 农机合作

农机维修社会化服务实践与思考

已阅:1582

周伟宏

(太仓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江苏太仓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维修能力的提升是当前农机化工作的薄弱环节。介绍了江苏省太仓市近几年农机维修行业的状况,分析了该市“政府购买农机维修服务”的利弊,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更好地提升全市农机维修服务能力,提供了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农机维修;社会化服务;实践与思考

引言

农机维修是恢复农机工作状态和工作能力的技术性服务活动,维修能力的提升是农机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农机化工作的薄弱环节。近几年来,江苏省市农机系统加强农机维修人才队伍和维修网点建设,各地农机维修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与当前农机化高速发展的现状依然不相匹配。

太仓市农机维修行业状况

近几年,太仓市在国家购置补贴等政策的引领刺激下,基层农业合作组织(农机合作社)与机手购机热情高涨,大马力带空调驾驶室的联合收割机等各类新型适用农机具先后大量进入太仓市。截至2018年,太仓市农机总动力20.94KW,拥有大中型拖拉机903台,乘坐式插秧机557台,联合收割机457台,产地烘干机198台等,使太仓市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农机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94%。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机务管理薄弱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由于农机的所有者多为集体,普遍存在“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许多耗费重金购买的先进农机,作业结束之后就被“丢”在一边,缺乏应有的保养。先进农机与放松管理现象的存在,不仅对修理工维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增加了全市农机维修保养的工作量。

2018年时,全市在运作的维修点仅有3个,属于农机经销商经营维修模式,农机维修点由于维修时间短,收费低、效益差,导致维修场地小、设备陈旧、维修人员少且人员老化、维修能力不强、维修积极性差。农机维修市场存在“维修难,难维修”的现象。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一方面太仓市农委与财政局联合发文,从201610月起,每年拨付50万元专项资金,以(公开招标)政府购买农机维修服务的方式,为全市范围内由村合作农场、农机合作社统一管理的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开展忙前检修、忙中抢修,忙后保养工作。2年来,共提供维修保养服务2 300多台次。另一方面于2016年起,投入二千多万元建设太仓市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内设农机化服务中心,规划设置了专门的维修车间、配件仓库等,购置了专用的维修设备与维修工具,由农机维修社会化服务中标商免费入驻,免费使用维修服务区内的设施设备,为全市范围内的农业机械提供维修保养服务工作,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推进中。

政府购买农机维修服务的利弊

2.1  有利的方面

1)为基层合作组织解决了农机维修保养问题。减少了农机与人员使用成本。

2)较好地改善了农机技术状况。延长了农机使用寿命,提高了农机使用效率与效益。

3)增加了中标维修服务商的工作量。提升了其效益。    

2.2  不利的方面

1)基层合作组织更加轻视机务管理。成懒汉思维习惯,萌发坐享其成的思想。

2)中标维修服务商因自身维修人员较少,技术水平有限,难以应付品牌众多的拖拉机、插秧机等的维修项目。同时,配件供应较为困难,只能通过快递采购解决。

3)因中标维修服务商车辆、人员所限,基层合作组织存在想修而不能得到及时修复的现象。

4)未中标维修商,年内维修量锐减,只能在中标维修服务商维修范围外开展维修服务。造成效益低,收入少,更难以留住已在岗维修人员。

提升农机维修服务能力的思考与建议

如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更好地提升全市农机维修服务能力?通过2年的探索实践,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是关键。农机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各地必须重视机务管理,提升维修能力,才能使农机化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2)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是前提。农机维修工作又脏又累,技术要求较高,而修理工收入相对较低,导致维修点生存较为困难。因此,需要政策给予扶持,主要有四点:一是维修点建设项目扶持,支持维修点建设(场地、设施设备等);二是维修点暂免征各类税费,并给予生存补助。根据“放管服”改革要求,对达到相关标准要求的农机维修点全部给予资金补助,并明确补助资金可用于厂房场地设施建设、人员工资福利等支出;三是每年定期对维修点修理工进行免费培训,提高其技术技能。四是提高农机修理工政治地位,基层的评优评先进应向农机修理工倾斜,吸引年轻人加入农机维修队伍。

3)合理布局,市场化运作,多元化发展是生命力。合理布局是指适应农机推广应用的形势,根据农机修理业务需求,按照“小修不出村,中修不出镇,大修不出县”的目标,合理规划布局县镇村级大中小型农机维修点,做到全面覆盖、相互补充。市场化运作是指让维修企业自主经营、自负营亏,推动其与农业、加工服务业等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多元化发展是让维修企业增加经营范围,如增加农机销售、培训等,逐步建立集农机销售、维修、技术培训和售后三包服务为一体的服务模式,拓宽其服务范围,增加其经济效益,提升其发展生命力。

4)建设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是农机化发展的必要支撑。为了保障农机化的高质量发展,县级至少应建立1个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负责全县范围内农机装备的中大修业务。中心应规范运作,安全生产、质量管理、进货检验、服务承诺、维修记录等制度应健全有效。

5)拓宽农机维修技能人才培养是必要保证。修理工的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机维修质量,所以说,提升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是维修企业必须面对的首要任务,也是政策支持的着力点。政府可通过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获证奖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项目实施,通过举办农机维修技能竞赛等活动,鼓励农机维修人员积极参加培训、竞赛,从而不断提高其维修技能。 

6)加强维修质量监管是规范企业活动的有效措施。根据国务院加强农机维修事中、事后监管的要求,规范维修企业服务,引导维修企业推行承诺服务制,要求维修企业提供服务明细清单,为消费者提供追责依据。同时,农机管理部门畅通维修质量投诉渠道,不仅能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可督促企业规范维修服务活动。

结语

概述了太仓市近几年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了该市“政府购买农机维修服务”的利弊,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以及提升农机维修服务能力提出了建议。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