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载栋
(丹东市林业和草原服务发展中心,辽宁丹东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林业产业是国民经济建设重要的支柱产业,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将有助于缓解生态破坏的压力、有助于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一线工作实例,思考辽宁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阐述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产业结构调整原则,本着探索林业工业化思路,重点发展造纸业、人造板业;布局好林业产业资源,突出优势互补的林业产业布局;积极发展林业第三产业,提升林业发展的生态效益等思路,就产业发展采取措施做要点阐述,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经营要点
1 前言
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实现林业产业化发展将逐渐成为林业发展核心方向。而随着林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剧,生产方式变革、经营规模扩大、市场经营模式等等都将出现调整。那么针对当前并不完善的林业产业化模式,迫切需要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以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实现林业产业化的飞速、稳定发展。
2 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全球生态持续恶化,资源持续匮竭,在实现林业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探寻可持续发展有着更为广深的现实意义。当前,实现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还体现在这些方面:其一,有助于缓解生态破坏的压力。全球生态系统的维护中,森林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现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将有利于规范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实现林业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大大缓解生态破坏的压力,增强林业资源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对林业环境污染的治理进程,促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稳步推进。其二,有助于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内经济体制的变革,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经济增长更是朝向集约化发展。而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稳固林业第三产业(旅游业、生态农业等)的发展,实现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助于摘除长期以来国内林业高消耗、高污染的帽子。
3 辽宁林业产业化的现状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林业一直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辽宁林业产业化的实际现状来看,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严重阻碍着林业经济和生态社会作用的发挥。针对林业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3.1 林业产品附加值不高
在林业产业化中,林业龙头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普遍比较落后,多数企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较差、市场竞争力低。在基地建设上生产管理粗放,优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及选育进程缓慢。
3.2 林业产业化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林业产业化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树种结构不够优化,以中幼林资源为主,成熟林资源少的特点。同时,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比较单一,大众化产品多,新品种少,抗风险能力弱,影响下游产业的发展。
4 辽宁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4.1 产业结构调整目标
产业调整以市场为导向,注意林场所有制结构调整,加大职工自营非公有制经营的戏份。注意加快林种结构调整,增加丰产林、特有经济林的面积。注意发展新型产业项目,尝试林业旅游、中药材、野生动物驯养等新兴产业,培育林业发展新增点。
4.2 产业结构调整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发展要有侧重点。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稳步发展。做到适度规模经营,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始终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林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3 产业发展采取的措施
林业产业的发展,根除“独木支撑”的局面,做到多点开花,实现木材生产、营林生产、多种经营、综合生产的协调配合,探索一条实现4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思路。
4.3.1 探索林业工业化思路,重点发展造纸业、人造板业。实现林业向工业化发展,综合本省林业实际情况,在寻求林产品出路上下功夫,应重点推进木浆造纸业、人造板业行业的发展,着力扶持一大批市场竞争实力强的龙头企业、骨干项目,持续推进林业产业的精深加工战略,形成极具市场竞争力的林业产品。
4.3.2 布局好林业产业资源,突出优势互补的林业产业布局。针对不同地区享有的林业资源,合理优化林业产业化布局,突出每地区林业发展的优势林种。辽西地区,重点发展杨树速生林,配套开发压条、造纸等产业开发;辽东地区,重点发展红松、落叶松等林种,积极开发林下动物、植物等资源;辽北地区,积极发展杨树、榆树、柳树等林种,鼓励发展花卉产业,扩大自营经济规模;辽东地区,优化资源配置,发展水果、干果,配套建设林业精品旅游点,组织开展林业科普基地。
4.3.3 积极发展林业第三产业,提升林业发展的生态效益。从长远角度来看,林业第三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一类吸纳高、投资小的优势项目,做大做强林业旅游业,持续扩大林业第三产业附加值,对稳固林业生态系统平衡,提升林业经营效益非比寻常。
此外,在林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国有林场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在优化内部管理和变革经营体制方面下功夫,要努力以骨干林场为核心,本着自愿互利互赢的原则,形成区域内有影响力的林场联合体。或者,以林产品为纽带,优化资源配置,组建松散型的联合经营体。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