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杂志社! 北京时间: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期刊简介 栏目设置 投稿须知 杂志封面 在线投稿 作者留言 联系我们
《农业开发与装备》官网邮箱:nykf@vip.163.com ,欢迎投稿!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编辑出版 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
主  编 陈巧敏
副  社 胡进鑫
主  任 李 丹
投稿邮箱 nykf@vip.163.com
咨询电话 010-51459908 025-84346221
社  址 南京玄武区柳营100号
刊  号 ISSN1673-9205
     CN32-1779/TH
邮政代号 28-284

产业分析 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铁岭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已阅:1032

周 英

(铁岭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辽宁铁岭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铁岭市作为农业大市,农业强势的,加大设施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推进铁岭市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调研铁岭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之后,提出了适合铁岭市高效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发展高效设施蔬菜产业是推进铁岭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设施蔬菜的科技含量高,设施蔬菜发展的速度和程度,是一个地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深入生产现场,走访生产农户等多种形式对铁岭市设施蔬菜生产情况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查找出制约铁岭市设施蔬菜发展的瓶颈,提出铁岭市设施蔬菜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全市设施蔬菜生产基本情况

2018年年底,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57hm2,总产量71.2t,总产值10.9亿元。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4 120 hm2,总产量20.31t,总产值6.14亿元。

1.1  设施蔬菜生产情况

据调查,全市设施蔬菜分布在74个乡镇,286个村。设施蔬菜占地面积2 840 hm2,设施内面积1 786.67 hm2,自然棚室2.5万个。其中温室占地面积1 526.67 hm2,设施内面积746.67 hm2,自然棚室个数0.97万个。冷棚占地面积1 313.33 hm2,设施内面积1 040 hm2,自然棚室个数1.53万个。全市23.33 hm2规模小区114个,6.67 hm2以上规模小区47个。规范蔬菜专业合作社23个,注册蔬菜品牌、商标9个。蔬菜专业批发市场2处,年交易量5.3t,年交易额7 000万元。蔬菜育苗中心2处,年可育各种优质蔬菜种苗2亿株。

1.2  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情况

据调查,全市推广应用良种面积1 426.67 hm2,新特菜种植面积166.67 hm2,秸秆生物反应堆面积213.33 hm2、工厂化育苗技术1 188 hm2、水肥一体技术456.93 hm2、熊蜂授粉技术135.33 hm2、植物补光灯技术120 hm2、防虫网覆盖技术113.33 hm2、黄蓝板粘虫技术466.67 hm2、反光幕增光技术13.33 hm2、推广应用机械放风技术420 hm2、嫁接技术56.67 hm2、微滴灌面积1 890.27 hm2、推广优型节能日光温室面积386.67 hm2

1.3  生产成本及效益情况

全市蔬菜主栽品种有黄瓜、番茄、韭菜、芸豆等。经调查,日光温室黄瓜投入6 500/667m2,产10 t/667m2,产值3万元/667m2,纯效益2万元/667m2。日光温室番茄投入4 500/667m2,产6 t/667m2,产值2万元/667m2,纯效益1.7万元/667m2。冷棚甜瓜投入3 500/667m2,产3 t/667m2,产值1万元/667m2,纯效益0.8万元/667m2

1.4  不同生产茬口效益调查

根据对全市12个设施蔬菜生产农户不同茬口典型调查,铁岭县蔡牛镇蔡家坝村日光温室上茬黄瓜下茬番茄,产25 t/667m2,产值11.6万元/667m2,纯效益9.1万元/667m2。开原市庆云镇西古城子村张振军自家1 333.33 m2温室,上茬生产番茄下茬生产芸豆,产10 t/667m2,产值3万元/667m2,纯效益2.5万元/667m2。昌图县平安堡十里村冷棚上茬生产胡萝卜,下茬辣椒产7.5 t/667m2,产值2万元/667m2,纯效益1.4万元/667m2。西丰县房木镇富民村何军用冷棚采用马铃薯-白菜-萝卜的生产模式,产8 t/667m2,产值1.1万元/667m2,纯效益0.6万元/667m2

制约铁岭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2.1  规模化水平不够

实践证明,没有规模,就没有优势,也就没有效益。虽然全市2 hm2以上的规模小区占到设施蔬菜的50%以上,但是生产品种不统一,上市时间参差不齐,造成市场销售困难。全市设施蔬菜处于内销有余、外销不足的生产局面。

2.2  集成技术应用不够

调查中发现,全市设施蔬菜生产在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上比较普遍,但还不能将所有先进实用生产技术集成到一起,大部分为单一生产技术,不能体现出集成优势,相对产量和效益发挥不明显。

2.3  整体资金投入不足

设施蔬菜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铁岭市菜农原始积累少,加之近几年生产投入增加,经济效益下降等多方面影响,农民在资金投入上认识不足,不敢将大量资金用于设施蔬菜生产上。

2.4  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不完善

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参与设施蔬菜生产较少,带动能力不强。投入设施蔬菜开发、生产、加工的主体不多,也直接影响了铁岭市的设施蔬菜发展。

2.5  市场建设能力不强

全市只有两家有规模的产地批发市场,年销售量仅占全市设施蔬菜产量的10%。而大部分还处于田间地头或通过经纪人交易,加之没有精细包装、加工和贮藏,造成蔬菜产品附加值不高。

铁岭市设施蔬菜发展建议

3.1  加大设施蔬菜产业规模发展力度

规模是产业升级的基础,是竞争力提升的保障。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的话语权,不增加新的规模,原有的产业就会萎缩。在规划布局上,坚持规划先行原则,既要有小区发展规划,又要有年度发展规划。在规划建设上,一是要因地制宜,突出沿路沿线发展。高起点起步,做到建设一片,生产一片,致富一方;二是坚持节约利用土地,多种形式共同发展,实现温室、冷棚、露地生产相结合。在推进方式上,一是强化典型带动,培育高效生产户、生产村,激发农民建棚积极性;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域内外投资者向设施蔬菜投入。在实施过程中,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到设施蔬菜建设中。政府通过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对贷款贴息、对规模化小区的水、电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扶持。金融部门通过创业担保贷款、惠农贷款、物权抵押贷款等提高信贷支持力度;逐步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农民为主体,金融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扩大投入资金来源,为规划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3.2  提高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

在设施蔬菜重点乡镇建设10处、设施内生产面积2 hm2以上高标准示范园区。建设标准采用以沈阳农业大学研发的辽沈Ⅳ型日光温室为基础,辅以强化保温的后墙结构,总体高度不低于4.2 m,跨度不低于8 m。新建示范园采用标准化、机械化集成技术。配备水肥一体化设备、自动放风设备、植物补光灯、卷帘机等,配备温控机、雾化喷头、遮阳系统等,配备田园管理机、移栽机等农机设备,使大棚成为自动化、工厂化生产车间。在经营模式上,以新型经营主体为载体,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实行六统一管理,即“统一栽培品种、统一物质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检验检测、统一产品标识、统一市场销售”。

3.3  推广设施蔬菜栽培集成技术应用

大力推广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进规模生产主体按标生产。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设施蔬菜生产主推秸秆生物反应堆、工厂化育苗、水肥一体化、绿色生态防控和土壤连作障碍消减等五大技术,建设绿色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食用菌生产推广工厂化制种、吊袋式栽培、层架式栽培、墙式栽培、畦床式栽培和秸秆基料化等技术。

3.4  加大设施蔬菜品牌建设

坚持品牌发展战略,增强蔬菜产品品牌意识。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健全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树立品牌意识,注重品牌建设,增加产品注册商标数量,打造地方名牌。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打造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品质好、叫得响、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创响有历史沉淀、文化传承、市场认同的特色品牌。搞好品牌推介,树立品牌形象,扩大品牌知名度。

3.5  发展新型经营主体

蔬菜产业发展建设主体应为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事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项目建设单位经济基础要好,组织化程度要高,实行统一标准化管理。重点采取农事企业+基地+订单式生产模式,推广企业投资建设+合作社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的经营方式,确保蔬菜产品产有所销。

3.6  努力开拓销售市场

要打好设施蔬菜产品集中上市时间差,春茬蔬菜以南菜北运为主,重点开拓吉林、黑龙江及俄罗斯市场;秋茬蔬菜以北菜南运为主,重点开拓上海、江浙及日本、韩国市场。要通过招商引资、内引外联,努力扩大铁岭市蔬菜销售半径。同时要加大产地批发市场、冷链短贮建设,推进产品包装分级、精细上市、精深加工,提高设施蔬菜产品附加值。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