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莉1,赵申玥2
(1.集安市太王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吉林集安;
2.集安市头道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吉林集安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分析当前集安农机推广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经费不足、技术经验不足、农机推广奖惩机制不完善等等,针对问题提出对应的发展对策,注意:统筹物力、财力加大农机推广投入力度、重视农机推广人才的建设工作、以奖惩打破完任务式的农机推广模式,以期为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管理经验指导。
关键词: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管理
集安市是吉林省东南部的山区县级市,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在“以机代牛”农机推广理念的导引下,做好农机推广服务管理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 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现状
1.1 经费不足
当前,经费不足的问题,是制衡农机推广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地发上,不少存在资金短缺,而导致农机演示、推广等无法正常进行的情况。这样,农户难以了解新推广农机具的重要性,而导致农机推广不能顺利进行。此外,经费不足,还关乎到推广人员的培训工作,影响到农机推广的质量。
1.2 技术经验不足
农机推广人才,是提升农机推广服务质量的前提保障。从当前农机推广人才建设来看,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基层农机站的建设要求,各地纷纷成立农机推广站。但是,人员配置却严重不足,表现在:老龄化、专业低、数量少,最重要的文化水平低,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掌握能力差。而受人才匮乏的影响,导致农机管理专业强度不够。除专业人才缺乏,而且还存在人员青黄不接的问题,尤其受制薪酬待遇、工作环境、在职教育等等问题的限制,能招聘的高素质人才极为匮乏,严重影响农机推广效率,导致服务工作严重不到位。
1.3 农机推广奖惩机制不完善
基层农机站的管理来看,多数财政权、人事权等都隶属县级主管部门控制,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人事调配缺乏灵活性,而财力、物力的使用也受到限制。而农机推广以任务式的方式下发,会导致“人浮于事”的管理弊端,影响农机推广的工作活力。此外,不少农机推广人员,有调度到其他部门从事无关工作的情况,严重影响农机推广服务人员在该岗位工作的积极性[1]。
2 针对问题现状的发展思路
2.1 统筹物力、财力加大农机推广投入力度
提高对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地方政府部门应逐步加大投入力度,有必要成立专门的管理团队,落实好农村农机站的规划建设工作,发挥农机站在农机推广领域的中坚作用。认识到统筹物力、财力等资源配置的重要性,财政划拨专款用于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完善,确保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有足够的财源保障。积极探索多元投入机制,形成“国家、集体、个人”良性投入模式。比如:由政府牵头设立农机发展基金,通过项目基金筹集资金,加快现代化农机推广管理步伐[2]。
2.2 重视农机推广人才的建设工作
提升农机推广服务质量,配套优秀的农机推广人才队伍,是极为重要和关键的一环。为此,应注意做到“外引优质技术人才、内育在岗技术人才”相结合,持续做大做强本县农机推广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根据岗位需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根据农机推广需要,结合农机站管理要求,做到有计划地引进农机专业技术大中专毕业生。尤其是愿意到基层的技术人员,给予其优质的落户、生活补贴,给予展现自己才华的岗位平台,根据专业对口充实到各农机部门,提供其发展的空间,留得住这些人才。
第二,根据推广需要,做好在职人员培养。在岗人员的培训,始终不能停,始终不能忘。充分利用好县农机技校的条件优势,做好农机管理技术骨干的教育培训工作。将教育培训落实到常规和定项两个方面。继续推广专业技术班的培训模式,根据农机作业需要培训专业的技术骨干队伍。
2.3 以奖惩打破完任务式的农机推广模式
注意健全农机推广服务机制,尤其在奖惩机制方面给予完善,以实现人事优化的最大调动力。在此,首先,应对于基层农机推广人员采取聘用制,根据推广人员的专业,将其任命在合适的位置上。其次,农机推广人员的应聘,应做到公开透明,则优录取。最后,应完善对于农机推广人员的薪酬问题,建立健全的薪酬制度。另外,对于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应设立奖罚机制,将工作与效益挂钩,激励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推广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对于工作过程中有优异表现的推广人员,应进行额外奖励,例如,提升奖金额度、升职等等,另一方面,对于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的推广人员,也应进行有效的惩罚,做到赏罚分明。这样做可以充分的调动推广人员的工作热情,使推广人员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基层农机推广服务当中,加强我国基层农业的发展。
3 总结
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深入,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逐步提升,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日渐突出。从当前农机推广服务来看,推广经费不足、人才技术经验不足、农机推广奖惩机制不完善等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调动农机推广服务的“活力”,应作为首要工作来抓。一方面,政府要提高认识,统筹物力、财力加大农机推广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对人才的优化很关键。注意农机推广人才的建设工作,结合“外引优质技术人才、内育在岗技术人才”,持续做大做强本县农机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此外,注意健全农机推广服务机制,尤其在奖惩机制方面给予完善,以实现人事优化的最大调动力。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