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则路
(长白山森工集团八家子林业有限公司,吉林延吉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目前,国家与政府对林业工程的大力支持使各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开始逐步改善,但在实际营林生产管理过程中,仍旧存在较多问题等待解决,这些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林业的进步与发展。以吉林省林业发展现状为基础,研究营林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着重分析加大营林管理工作力度的主要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生产;营林管理;综合效益
0 引言
作为我国重要的资源之一,森林在国内分布面积较为广阔,林区数量较多。近些年来,林业的保护与发展一直是我国关注的重点问题。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便以环境条件为代价,发展经济,导致部分地区森林面积遭到破坏。而在此期间,林业的发展与进步主要是以林木砍伐、植树造林为主,未曾进行深加工的研究,仅将林木作为资源进行贩卖获取相应利益。在新时代大环境中,国家政府已经开始规划林业发展新内容,优化原本的林业生产结构,以更高要求监督营林生产管理以及林业生产综合效益。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营林管理工作力度,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生产综合效益不断提升。
1 吉林省林业发展现状
2018年11月9日,吉林省林业局及草原局出台了《长白山林区森林生态修复工作方案》,以此为基础推进吉林省东部长白山林区森林生态修复工作,促进当地森林生态系统不断优化。该方案中包括吉林省18个国有林业局及4个森林经营局,设置的目标为:在2018年到2020年内全面开展长白山林区生态环境修复计划,造林更新0.1万hm2,抚育森林48万hm2,保护天然林14万hm2,使长白山林区森林资源总量不断提升,促进当地森林生态功能不断进步。目前,吉林省共有人工造林33.07万hm2,封山育林7.13万hm2,比之前森林面积调查增加了6.2万hm2,完成森林资源培育11.93万hm2,改造林培育2.53万hm2,中幼林抚育115.93万hm2[1]。
2 营林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2.1
以生态营林为主
传统林业生产管理工作主要是以速生经济林的栽种与利用为基础,营林管理工作始终处于辅助地位,对经济效益的提升作用存在一定限制。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营林管理工作需要以生态营林为基础,将原本的林业发展重心逐渐转移到生态林经济建设中。除此之外,营林管理工作还需要关注林木砍伐情况,以客观需求及林业经济收益为基础合理砍伐树木,避免将树木砍伐作为林业生产经济的主要方向。
2.2
以第三产业为主
传统的林业生产管理其经济效益主要是以第一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利用林场的营运管理为整个市场环境提供更多木材,为林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及经济结构的优化,第一产业的重要地位开始出现变化,而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在社会环境的占比不断提高,为保证林业生产经营满足社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需求,我们需要充分发挥营林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将林业由第一产业开始逐渐转变成为第三产业,只有这样,才能使林业充分满足行业发展规律,实行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在日常营运管理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始终以第三产业发展为目标,利用林区特色开发旅游业与农家乐等行业,提高第三产业表现在林业生产中的收益比例。
2.3
以信息管理为主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各个行业的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营林生产管理工作可以充分结合信息技术,建立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搜集国家林业发展相关数据制作电子数据库,普及信息化办公的优势,提高营林生产管理工作效率。大部分林场始终缺少专业工作人员,对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落实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利用智能采集设备及互联网技术,能有效减少工作岗位中需要支付的人力资源,实时监控林木生长情况及病虫害情况,减少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等对林木的影响,不但能提高营林生产管理质量,还能有效促进林业生产综合效益。
3 加大营林管理工作力度的主要措施
3.1
合作管理制度的创新
为保证营林生产管理意识不断进步林木企业应当以自身实际经营状况为基础创新合作管理制度,将工作责任严格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部门及工作人员身上,以适当的奖惩机制为辅助调动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各类生产管理措施的落实。
3.2
生产管理人才的培训
目前我国各个林业种植地区较缺少专业人才,主要是缺少完善的制度,健全的管理和有效的福利保障,这样的问题会严重影响到人才的流动,因此,政府应当出台一定优惠政策引进先进人才,而企业也应当制定良好工作福利,留住专业人才在本省工作。企业还应当培训现有营林生产管理队伍,为我国管理工作的进步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培训员工,引进先进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
3.3
专业培育基地的建设
选种育种工作环节对营林生产管理工作较为重要,第一,与政府合作的林木企业应当具有一定规模的苗圃,以当地的实际资源情况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林木品种进行推广;第二,与政府合作的林木企业应当保证亩数的健康生长,并将其逐渐培育成具有一定规模性的树林,科学管理母树林,为吉林省植树造林提供良好植株需求。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需要及时完成新老树木的更换,使用树龄较小的树木代替树龄较大的母树,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林业生产结构,促进林业生产效益不断提升[2]。
3.4
低质低效林的改造
根据笔者的了解可知,低质低效林依旧是影响我国林业发展的不良因素,低质低效林无法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还会占据大量植树造林面积,影响当地植树造林工程的进步与发展,严重浪费土地资源。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当与企业积极进行合作改造低质低效林,减少低质低效林在吉林省森林覆盖面积中的所占比重。补植补种是能有效解决低质低效林的方法[3]。
3.5
优良苗木的市场需求
在完成营林生产管理工作时,工作人员需要以市场环境为基础,认真研究市场发展需求,并以其为导向培育种苗,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高的经济收益。随着林木相关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营林生产管理开始逐渐面对较多问题,因此,工作人员必须改善传统营林生产管理技术,全面分析市场需求及发展方向,了解林木产品的生产结构,使当地林木及林产品生产满足市场发展需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3.6
林业生产机械化建设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农业机械开始广泛应用于种植中,不但能有效提高种植效率与生产效率,还能节省一定劳动成本。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积极推进林业机械的进步与发展,为我国林业生产机械化建设提供有效帮助,促使当地林业在机械化影响下,生产效率质量不断提升。
4 结语
根据文中内容可知,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营林生产管理工作仍旧存在一定问题急需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营林管理工作力度不断提升,为我国林业生产综合效益带来有效提升。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正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以新时代发展趋势为基础,将市场需求作为发展方向,创新合作管理制度,培训生产管理人才,建设专业培育基地,改造低质低效林,培育优良苗木,建设林业生产机械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营林生产管理的效率质量,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