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杂志社! 北京时间: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期刊简介 栏目设置 投稿须知 杂志封面 在线投稿 作者留言 联系我们
《农业开发与装备》官网邮箱:nykf@vip.163.com ,欢迎投稿!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编辑出版 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
主  编 陈巧敏
副  社 胡进鑫
主  任 李 丹
投稿邮箱 nykf@vip.163.com
咨询电话 010-51459908 025-84346221
社  址 南京玄武区柳营100号
刊  号 ISSN1673-9205
     CN32-1779/TH
邮政代号 28-284

交流园地 您的位置:首页 - 交流园地

浅谈林果业生产机械化的问题及建议

已阅:1629

林治江

(威海市文登区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山东威海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现如今,种植业生产机械化已成为常态。在这一大环境下,林果业生产机械化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就此围绕着林果业生产机械化这一中心展开了讨论,先是结合实际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林果业;生产机械化;问题;建议

引言

近年来,有关林果业生产机械化的政策进一步实施,且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但是结合实际来看,林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到了林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升。若是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林果业生产机械化的创新、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到林果业的整体发展。

林果业生产机械化的问题

1.1  机械化滞后,生产效率低下

在林果业发展中只有认真管理、高效控制生产环节,才能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在传统的种植模式中多是采用增加人工的方式达到这一目的。因为大部分果园的面积并不大,并不适合大型生产机械。但是增加人工意味着投入成本的增加,会影响到种植单位的经济效益。所以,要加大林果业生产的机械化研究,尽量选择成熟的管理、种植技术,推动林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1.2  农机、农艺的配合不够紧密

若要提高林果业的产量,就要合理选择种植工艺,并配套农业机械。但是在林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中,生产机械的应用过于单一,并没有与农艺结合。比如在果园建设中,没有考虑到种植间距、果树矮密,导致后期的采摘工作无法应用相关机械。

1.3  宣传、培训力度不足

虽然部分地区的果园应实现了机械化。但是仍然存在许多果农不了解机械化生产技术。而且很多果农也不懂得如何应用机械。这都会影响到林果业生产机械化的推广。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果园的机械化程度更低。导致这一问题的关键原因就是果农自身的机械使用能力欠缺,而且也不重视机械化生产。

解决林果业生产机械化问题的建议

2.1  做好机械配套,实现果园高质高产

在林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应当加大机械的推广力度,尤其是要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配套机械的选型、试验,并构建标准化的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方案。

首先,相关部门可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围绕着果园标准化种植,引进专业的生产机械。然后开展现场演示工作,使果农直观地看到机械化生产的优势。比如引进果树移栽、挖穴等种植机械,施肥、有害生物防治等果树管理机械。需要注意的是政府部门在引进林果业生产机械时,需要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对此,农业及应充分调研国内外的林果业机械,并针对当地的标准化果园生产环节开展配条机械的选型试验研究,从而形成完善的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机械方案。这样才能有效落实林果业的机械化生产。

其次,政府部门还应当依据国家总体要求,结合当地林果业规模,出台有关生产机械化的政策、法规,从而加快机械在林果业生产的应用和发展。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健全政策扶持机制。比如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林果业生产机械的补贴。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当重视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调控作用,推进生产机械化。比如完善组织机构,落实责任制,并细化岗位职责、监管要求等,从而保证能农机补贴能落实到位;科学确定补贴标准,并采用自助购价、先购后补、自主申报补贴等方式,提高议价的自主性,从而强化补贴成效;构建“一站式”服务系统,简化补贴流程,提高果农积极性。

最后,应大力引导果农改进果树种植模式。比如采用立体化的种植模式、机械化的种植模式。另外,还应加大生产机械化技术的示范,引进生产、采收、包装、加工等机械设备,从而为推进生产机械化提供足够的技术、设备支撑。在这一过程中,相关部门还可直接面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种植合作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强化服务工作成效。

2.2  加强农机、农艺的配合

发展林果业生产机械化的关键就是要将农机、农艺充分结合在一起,提高林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对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果园建设、规划到果树株间距、行距的选择,再到施肥、除草、修剪、喷药、采收等都应考虑机械化作业的需求,构建机械化生产模式。比如在栽种苹果、核桃等果树时,应适当放宽株间距,并尽量保证树间距应大于一个树冠空间。第二,农机、林业、农业等部门应通力合作,结合林果业实际合理分配各生产要素,并制定完善的机械化生产方案,建立适合机械化生产的示范基地,从而为当地林果业生产的机械化发展打下基础,消除果农的后顾之忧。第三,在完成示范基地的建设后,相关政府部门还应积极引导优势林果树逐渐向产业聚集区集中,并加大适合生产机械化的果树品种研发。第四,继续加大关键环节农机农艺的技术和机械研发。对此,政府部门可整合所有科研力量,建立机械化实验室,加强农艺技术研究,并将机械化适应性作为科研育种、作物品种种植方式推广的关键指标。同时,还应加大农机农艺的集成化研究,并强化薄弱环节的管理,制定完善的机械化技术路线、模式等。第五,构建可实现林果业生产机械化的种植技术体系,规范机械化作业流程。重点完善农机、种子、植保等机构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引导果农统一作品品种、播期、施肥等,从而为真正实现林果业生产机械化创造条件。第六,完善农机、农业融合推广的服务。比如增设农机维修网点、规范农机销售市场、重点做好种植大户的农机服务,有效推进农机、农艺的融合发展。

2.3  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相关部门应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培训工作,从而使果农充分了解生产机械化的特点,并提升果农的机械化技术应用能力。

首先,可以示范基地为基础,开展观摩活动,全面展示林果业生产机械化的配套设备、技术等,推进林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比如引进适用于林果业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并在示范地基进行现场演示,从而使果农直观地看到机械化生产的优势。其次,相关部门还应加大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对此,可采取图片与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果农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培训成效。另外,还可以采用培训班、讲座、示范基地等方式开展技术培训,真正提升果农的机械化技术应用水平。再者,还应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因为我国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农业机械化也在不断发展。定期开展培训,才能促使作业人员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促进当地林果业生产机械化的推广。最后,还应重点开展自动化机械设备的培训工作,尤其是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培训。对此,相关部门可在农时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活动,向果农传授适用的机械化生产技术。或者充分发挥基层农机、农技推广人员的作用,强化培训工作,拓宽培训工作的覆盖范围。亦或是利用开展专项的果农培训工作,将农机使用技术、农机修理等作为重点培训内容。另外,还可以通过强化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加快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果农的机械化应用水平,保障林果业生产机械的顺利推广。

结语

综上所述,推广林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有利于提高林果业产量,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为此,相关部门应重视林果业生产机械化,并采用有效的措施,提升林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