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华群
(余干县气象局,江西余干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全球气候的持续恶化,各地灾害性气候的频繁发生,对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和精细化服务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详细分析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和精细化服务现状,针对性从利用好多个渠道传播做好预报预警;利用好先进技术设备提升监测水平;推进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标准;联系多个部门组织做好防灾工作;突出在农业防灾能力提升的应用上等几个方面,就提升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和精细化服务水平做要点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气象服务;精细化;人性化服务
0 引言
夏季来临,气候多变,灾害频发,很多人都非常关心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当前,做好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产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一线工作人员,深入探讨改进灾害性天气精细化服务水平的对策。
1 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和精细化服务现状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持续恶化,各地灾害性天气比如:旱灾、涝灾、等等频有发生。此类灾害性天气形成的诱因是多方面的,有人为可控的,有非人为不可控的。而随着科技的创新发展,近些年对这些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大幅提升,而相应的精细化服务却做得不是很充分。就原因分析,造成此类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服务意识不强。长期以来,气象测报被看作气象部门首要工作内容之一。为此,更多的精力都被放在气象测报上,对应的预报预警服务近些年虽所有改观。但是,相应的精细化服务措施依然没有跟进,相应的服务能力相对欠缺。
其二,服务能力不强。就预报预警以及配套的精细化服务而言,气象部门始终将其看作附带工作内容,而最终服务质量的好坏却不能得到及时印证反馈。比如:气象部门每天都经广播、电视等等发布预报预警信息。但是,地方性气候差异,以及对信息能否及时获取,气象部门却很少考虑。
其三,民众要求提升。过往对灾害性气候的认识,民众普遍将其看作天灾不可预测。为此,有气象信息的大致测报,普通民众就很满足。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民众科技信息了解程度的深入,以及从事农业领域的不断扩大,对灾害性气候预测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涉及此类方面的精细化服务,气象部门还有所滞后,无论是服务意识还是服务能力,都不能与民众要求接轨。
由此可见,现阶段气象部门提升灾害性气候的预报预警和精细化服务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和关键。
2 提升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和精细化服务水平的策略分析
2.1 利用好多个渠道传播做好预报预警
提升气象预报预警的效率和广度,气象相关的职能部门必须要规范工作流程,综合多部门的联系和纽带,重点落实好气象新信息的发布。在发布渠道的优化上,应注意不断更新传播方式,利用好互联网载体,创新移动传播媒介,更好延伸气象预警预报工作职能。
2.2 利用好先进技术设备提升监测水平
全球气候的日趋恶化,灾害性天气的发生频率渐高,对应的气象预报预警难度加大。现阶段,如何更精确、更高效的气象预报预警,成为相关气象播报单位考虑的重点。为提升预报预警的精确度,务必要利用好现代预报技术,比如:雨量站、卫星接收器、气象雷达、探空站等等,确保区内范围内气象预报预警的准确性,同时更好预警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水平。此外,气象卫星的进一步发展,基本上实现了预报预警信息的同步传输,实现了多区域信息的共享。可以说,稍加部署就能充分发挥好气象预报预警的价值,大大提升气象预报预警的服务水平。
2.3 推进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标准
今后科技的持续进步发展,加上各行各业对气象预报预警的高质量要求,相关气象职能部门务必要意识到气象服务人性化的标准要求,做到根据不同客户发展要求,不断跟进服务标准实现智能化、人性化的发展初心。同时,对已有的服务项目,要做出调整和创新,满足国内气象服务需求的层次化需求,提升气象预警预报的价值。
2.4 联系多个部门组织做好防灾工作
由于重大的气象灾害,会使得人民群众的财产遭受巨大的损失,为了更好地降低可能发生的风险与问题,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做好相应的预警机制。当真正应对灾害的时候能够做到第一时间处理,同时联合多个职能单位,共同为帮助群众解决灾害问题而做出努力,达到最佳的气象预警价值。
2.5 突出在农业防灾能力提升的应用上
农业仍然是中国当前最重要的基础性产业之一。而对农业而言,气象预报尤其是灾害性的气象预报是最为关键的工作。通过对气象的分析,能够指导广大农户对农作物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例如,增加浇水量、增加化肥量、增加光照的时间等。同时,各类灾害性天气的预警工作,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广大农户做好预报预警工作,避免产生重大的生产事故。[3]
3 结语
全球气候环境持续恶化,各地灾害性天气频发,不断提升气象服务的预报预警能力,推进相应的精细化服务项目,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对气象服务部门而言,必须要重塑服务至上的理念,不断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利用好多渠道及时发布气象信息,借助先进技术设备大大提升气象监测水平,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气象服务要求,推进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标准,重点突出在农业领域的服务工作,努力将气象服务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