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杂志社! 北京时间: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期刊简介 栏目设置 投稿须知 杂志封面 在线投稿 作者留言 联系我们
《农业开发与装备》官网邮箱:nykf@vip.163.com ,欢迎投稿!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编辑出版 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
主  编 陈巧敏
副  社 胡进鑫
主  任 李 丹
投稿邮箱 nykf@vip.163.com
咨询电话 010-51459908 025-84346221
社  址 南京玄武区柳营100号
刊  号 ISSN1673-9205
     CN32-1779/TH
邮政代号 28-284

交流园地 您的位置:首页 - 交流园地

基层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已阅:1197

唐继成

(蓬安县长梁乡农业服务中心,四川南充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从当下基层乡镇农业科技推广的困境着手分析,将目前乡镇农业生产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成因探究,并根据相关结论,给予了实质性的基层农技推广优化对策。推进基层农技的宣传工作,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寻找困境成因所在,并针对性的予以解释和分析,通过这些探索过程得出的解决方案,才能更具有实践意义。

关键词:农业技术;技术推广;推广机构

引言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其平均年产产值占国民经济的百分之三十。但由于我国农业遍布面积较广,其农业生产者的文化水平差异较大,对于现代化农业科技的生产落实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导致了我国农业生产对传统耕作模式的依赖性较强。为切实推进我国的农业改革力度,除有关部门的政策扶持以外,也要注重推广机构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以乡镇农技为入手点,合理调控社会农业科技型人才资源流向,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科技发展。

当下基层乡镇农业科技推广的困境

1.1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难以转变

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的农业生产难以实现商品化,这也造成了农业收入相对较低,其生产者的经济效益不高。由于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部分劳动力涌向城市,而承担农业生产责任的多数是老弱妇幼,这也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难以接受新技术是其困境的主要体现,生产技能落后是传统农作模式的基本现状。

1.2  缺乏现代化农业的知识普及

由于我国大部分农业处于较偏远地区,故其生产者的文化水平十分有限,对于新型生产技术的接受力不足,且相关部门的基层培训工作因各种客观因素,往往难以切实有效的落实下去,故缺乏现代化农业知识普及,也是其基本现状之一。不仅如此,部分偏远农业生产区还存在着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情况,都是由于乡镇基层的农业生产知识普及不够而造成的困境。

1.3  相关政策与基层落实的差异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对农业生产者发放农业补助,但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如部分“好逸恶劳”的农业生产者与正常劳作的生产者共同享受津贴,这也使许多农村家庭形成了几近扭曲的价值观念,即不以生产劳动为荣,反而使土地存在撂荒的现象。而我国的农业补助力度越大,在基层落实中就越助长部分生产者的撂荒现象,在实际乡镇的政策落实过程中,相关基层的从业者缺乏正确的管理意识,对发放津贴之前的调查走访工作不够严谨,这也导致了政策出台与落实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差异,其落实力度不够,也打击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

1.4  农业科技推广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1)农业服务中心是乡镇人民政府下设的农技推广机构,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统筹各乡镇农技推广工作有难度,县乡难于形成合力。

2)近代农业发展速度快,是农技推广工作存在较大的社会压力,在经费方面难以制定合理化的标准。

3)农业科技型人才的流动率较大,相关推广部门对于高等农技人才的吸引力不够,使大部分人才资源向管理层次流动,而导致基层推广人才匮乏,社会人才资源分配不均是重要的结构问题,同时乡镇部门对于事务性人才的需求量大,从某些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技人才的专业对口录用。

4)目前从事农技推广人才的专业性有待考证,部分从业者由于非专业型人才,导致难以长期胜任农技知识普及工作,这些因素都对我国的农技推广存在限制。

基层农技推广的优化对策

2.1  培养新一代职业型农业生产者

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知识水平是我国教育普及的重要需求,同时吸引社会人才从事现代化农业生产,也是我国发展农场化经济的新思路。且国家乡镇振兴战略中,对于农业生产者的知识水平培训工作也有所要求,培养新一代职业型农民是我国现代化农业进程的必然趋势。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其知识水平直接决定了我国基层农业对现代农业科技的接受力度。对此,相关推广部门应从基层农民培训入手,普及农业知识教育,增强农民的知识接受能力。

2.2  严格取缔空壳农业专合社或农业公司

在基层推广机构的管理上,相关部门也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对于不合法或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空壳农业专合社或农业公司要坚决取缔,在管理上采取严格的措施,是对农技推广的基层工作效率保障。同时还应制定相关具体细则,对现有的推广机构进行资质考核,在国家的农业扶植政策上,基层部门要予以资质审核,对于不合格的农业生产者要精确到户,对其享受补助的资格予以合法取缔,从而使我国有关部门的农业管理工作更加公开透明且具有信服力。

2.3  合理规划农业土地资源

在落实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时,相关单位应对农村土地进行集中化管理,对土地的资源可用率进行合理的开发。对于土地资源实现高利用率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工作内容,推行农业科技化生产,其主要目的也是实现农业高效率生产,故在基层推广工作中,将利用率低的土地流转给具有一定生产效率的农民种植,是实现我国农业高效率生产的一种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带动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发展。

2.4  加强基层推广机构的人事工作

推广机构是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主体,在实际推广工作中,其机构应发挥主导地位,加强自身的人事工作,形成基层推广合力。在机构内部的人事任命及业务下达等环节,要进行必要的在岗考核与统一的指导,以实现机构内部的人才资源模式优化,吸引专业型人才资源,增强推广机构的专业程度和人事规范,从而实现基层机构的综合实力。在实际的推广工作中,相关部门应正确地认知到其机构的作用,并发挥其实际推广力与影响力。

2.5  优化基层推广机构的人才结构

优化其基层推广机构的内部人才结构,即对管理层实现“岗责化管理”,所谓“岗责化”,就是“定岗+定责”,实现基层管理者干部的人员组成合理性,定期的逐级考核,是使其各尽所能的基本方式。相关部门要对基层推广机构的人事考核工作予以重视,同时设置相关高级技术岗位来优化人才结构,实现专业性人才的“对口”发展,或是可以与部分农业高校进行沟通与合作,对机构的各级组成部分予以科学化的管理。

2.6  规范化管理农技推广经费

当下农技推广工作的经费控制上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且一些灰色区域的规定界限并不明确,这也就导致资金的流向存在一定的疑点,故在经费管理上采取严格控制的手段,是对农技推广的重要保障。相关部门要对此制定相关的资金管理制度,将经费切实落在每一个项目,防止挪用公款等不良现象产生,对于存在经济问题的个人或公事,要进行严肃处理。对农技推广经费的科学化管理,是实现我国农业科技化的重要经济保障。

2.7  加强基层专业知识培训

在加强农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可以通过两个角度来考虑,一是对农业生产者的专业知识培训,二是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从农业生产者的角度来讲,接受定期培训,是改变当下农民文化水平的基本办法,同时也为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贡献力量。从技术人员的角度讲,通过定期的培训,能够使基层推广工作更具有专业性,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对其业务方面的培训也尤为重要,相关工作者要工作到生产一线去,确保将推广工作落实到田间地头、家家户户,将解决生产难题作为工作职责,使农业生产者更信赖农业新科技。

结语

农业科技是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优化我国农业生产模式的一种新思维。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农技化发展是现代社会进程中的重要拓展,合理的应用其技术,能够最大化提高农户的生产效率并带来经济收益。我国要想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仍需要经历漫长的探索过程,对此,基层推广机构的作用不容小觑。相关部门应合理的将其优势利用起来,并能够因地制宜的推广现代农业科技。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