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杂志社! 北京时间: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期刊简介 栏目设置 投稿须知 杂志封面 在线投稿 作者留言 联系我们
《农业开发与装备》官网邮箱:nykf@vip.163.com ,欢迎投稿!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编辑出版 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
主  编 陈巧敏
副  社 胡进鑫
主  任 李 丹
投稿邮箱 nykf@vip.163.com
咨询电话 010-51459908 025-84346221
社  址 南京玄武区柳营100号
刊  号 ISSN1673-9205
     CN32-1779/TH
邮政代号 28-284

三农论坛 您的位置:首页 - 三农论坛

青年农业农村人才培育体系建设实践探索

已阅:1031

——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为例

汪志军,朱家立,张 雪,张少帅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海口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青年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培育青年农业农村人才对现代农业发展意义深远。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在青年农业农村人才培育方面进行了系列实践探索,为同类农业科研单位开展青年农业农村人才培育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青年;农业农村;人才培育

引言

青年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加强青年农业人才的培育是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实现“农民”从身份到职业的转变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青年农业人才在文化知识、经营管理理念、科技素质、创新能力、法律意识等方面优势明显,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源泉。

培育青年农业农村人才对现代农业发展意义深远

1.1  培育青年农业农村人才是破解现代农业发展的难题的关键

青年农业人才培育体系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和未来农业发展趋势,是解决当今农业发展中“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的有效手段。传统农民受制度和知识限制,被束缚在小块土地上以自给自足为目的,以人力为主要手段从事农业生产,而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多为青年农场主,与传统农民的区别在于青年农场主具有较高的技术、文化等综合素质,以市场为导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并能获得较高收入和社会地位。开展青年农业人才培育,能解决青年人在农业发展中所遇到的知识、技能、经验瓶颈,破解现代农业发展的难题,能达到提高农业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粮食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预期目标。

1.2  培育青年农业人才有助于推进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与合理配置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首要的是劳动力统筹,在让一批农村劳动力尽快真正融入城市的同时,必须提高农业、农村吸引力,让一部分高素质劳动力留在农村务农。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要求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1.3  培育农业青年人才就是培育现代农业的现实和未来

随着传统小农生产加快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现代农业对能够掌握应用现代农业科技、能够操作使用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的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更加迫切。随着较大规模生产的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逐渐增多,农业生产加快向产前、产后延伸,分工分业成为发展趋势,具有先进耕作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拥有较强市场经营能力,善于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育青年农业人才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需求。

1.4  培育农业青年人才就是培育新型经营体系的核心主体

今后农业的从业主体,从组织形态看就是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从个体形态看就是新型职业农民。因此,培育青年农业人才就是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基本构成单元和细胞,对于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将发挥重要的主体性、基础性作用。

中国热科院实施青年农业农村人才培育的实践探索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简称“中国热科院”)作为国家级农业科研单位,是中国现代农业人才培育的重要机构和力量,中国热科院依托科技创新优势,围绕国际和国内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整合中国热区资源,成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培训中心(简称“培训中心”),专门从事现代农业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培训中心建立了专业化的培训管理系统,务实开展培训支撑系统的建设,创新培训运行系统的构建与完善,为青年农村实用人才非学历教育体系、热带农业高层次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和国际青年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平台支撑保障。

2.1  青年农业人才培育体系建设

2.1.1  青年农村实用人才非学历教育体系建设卓有成效

围绕热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中国热科院依托“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创新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等在热带经济作物、南繁种业、热带粮食作物、冬季瓜菜、热带饲料作物与畜牧、热带海洋生物等重点领域开展农业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近三来,培训中心面向“三农”主战场系统举办培训班150多期,培训了近1万名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管理干部。派出专家0.6万余人次,培训农民6.9万余人次,接受技术咨询10.9万余人次,辐射带动培训14.5万余人次,为热带农业发展,热区农村繁荣以及农民增收作出了重大贡献。围绕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培训中心依托“海南省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等广泛开展扶贫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先后在全省培训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1 000多人,为海南省扶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1.2  热带农业高层次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成绩显著

中国热科院通过实施人才团队培育工程,组建了包含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和创新利用及产业科持续发展关键技术、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和基础性前沿工作等5个创新领域的30支院级创新团队,现有专家229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80名,博士研究生134人。中国热科院联合海南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合培养3 000多名研究生,包括来自利比里亚、泰国、巴基斯坦、喀麦隆等国家的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等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8名,接收博士后20名。

2.1.3  国际青年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中国热科院培训中心依托“FAO热带农业研究培训参考中心”“农业对外合作科技支撑与人才培训基地”等40多个国际合作平台。近年来,先后承办商务部、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内外机构资助的热带农业技术国际培训班90多期,培训来自9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3 000余名学员,与国外70多个科研机构和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国际青年农业人才培养和教育。

2.2  青年农业人才培育支撑系统建设

2.2.1  依托科技创新资源,为培育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热科院在热带经济作物、南繁种业、热带粮食作物、热带冬季瓜菜、热带饲料作物与畜牧、热带海洋生物等研究领域优势明显、实力雄厚。目前中国热科院拥有国家科技奖励5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 000多项,科技产品300个,授权专利1 600多项,行业标准500多项。借助中国热科院科技技术优势,以科技促培训,有力地推动了青年农业人才培育工作。

2.2.2  依托科研试验示范基地,为培育提供实训场地支撑

中国热科院现有儋州、海口、湛江三个院区,正在筹建广西、广东、云南、贵州、三亚五个分院,建有科研试验示范基地6.8万余亩,实训基地拥有科研实验室3万多平方米,器材室以及玻璃温室大棚等科研辅助用房近4.5m2,科研仪器设备1万多台(套),价值5.8亿元;建有各种种质圃、植物标本展示园和观察站等共计0.1万多hm2。实训基地采用“政府+基地+专家+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民”模式为主的农技推广服务机制,推广应用型科技成果,覆盖热作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积极探索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的“田间学校”办学方式。充分发挥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效能,为农业青年人才示范带动效应提供基础。

2.2.3  依托教师资源,为培育提供人才支撑

中国热科院注重热带农业合作开发,牵头建立中国热带农业对外合作发展联盟,发挥联盟成员单位的技术优势、条件优势和区位优势,采取联办、协办等方式,承担中国对外援助项目下的热带农业人力资源合作开发项目,在授课专家、培训教材、基地条件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打造热带农业人力资源合作开发品牌。培训中心建有“培训师资库”,目前在库专家1 100多人,其中热带农业国际培训师资300多人。“培训师资库”一方面积极发挥自身近千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博士学位人员的专业学科人才的师资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优势条件,广泛吸纳行业内、区域内知名专家作为重要补充,创新延揽和高效嫁接外部优质师资力量。

2.3  青年农业人才培育运作系统建设

2.3.1  采用“导师制”培训模式

农业青年人才培育首次采用“1+N”导师制定向培育模式,将学员按照产业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个导师团,采取导师跟踪制,长期为学员答疑解惑,挖掘企业潜力,引导学员进行产业孵化。

2.3.2  搭建青年农业人才交流平台

建立学员信息库与交流平台,分享农业发展知识和经验。组织国际培训班学员与中国学员开展座谈交流,组织学员到中国农村实地参观考察。2018年组织现代青年农场主学员集体赴武汉市东西湖农广校学习,打通了现代青年农场主合作渠道,促进优势产业互补合作。

2.3.3  完善菜单式培训模式

为凸显培训的实用性,做到培育有针对性,培训工作小组深入开展培训前的调研,广泛开展宣传和摸底调查,根据学员产业结构和培训学员的需求设置课程,深入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工作,摸清地方学员的培训需求,精心设置课程,采取菜单式培训模式,将产业规划、政府需求,农民要求结合起来开展培训,提高培训实效。

2.3.4  加强培训班品牌建设

培训班以质量为主线,认真落实培训班组织与实施;以实践为重点,做到学以致用,保障培训效果;以互动为动力,推动培训质量提升;以回访为抓手,不断拓展农业科技和产业合作。

提升青年农业农村人才培育品牌

3.1  强化精品课程和课题研究

紧紧围绕青年农业农村人才发展的实际需求,根据培训对象、项目特点、培训目标的不同,通过自主研发、联合开发、外部引进等途径,打造出一批适合培训需求的精品高端课程。根据需要确定研究方向,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成果,将有关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同时,加强科研成果的教学资源转化,利用科研成果指导教学实践,实现科研和实践的相互促进。

3.2  加强教材和案例库建设

针对热点专题研讨班,及时将有关最新政策和实践案例编写成教材,实现教学成果固化和在更大范围内分享。树立“现场为课堂、案例为教材、实践者为老师”的教学理念,通过公开征集和有关单位推荐,不断完善教学案例库,提升培训效果和质量。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加强继续教育基地师资建设。加强与行业内著名科研院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大型骨干涉农企业和高端智库机构等的合作,聘请业内院士、大师、专家、知名教授和部有关司局领导作为兼职教授,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师资库。通过聘任引进和培养等方式,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结语

强农兴农的根本是培育青年农业农村人才,加强青年农业人才的培育能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提升青年农业农村人才培育品牌,是“农民”从身份到职业的转变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