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飞
(桐城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安徽桐城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阐述了安徽省桐城市市情及植保无人机技术推广应用基本情况,分析了应用无人机植保的优势,以及近几年的工作措施和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及对策,最后对植保无人机技术推广应用作了进一步打算。
关键词:植保无人机;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措施
农用植保无人机是用于农林植物保护作业的无人驾驶飞机,主要是通过地面遥控或GPS飞控,来实现喷洒药剂作业。无人机植保作业与传统植保作业相比,具有精准作业、高效环保、智能化、操作简单等特点,为农户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1]。
1 基本情况
桐城市是农业大市,地处安徽省中部偏西南,大别山东麓,长江北岸,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全市土地面积1 571 km2,人口75万人,耕地面积53 470 hm2,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小麦、油菜,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2018年,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水稻41 940 hm2,小麦8 360 hm2,油菜8 460 hm2。2018年,植保无人机59台,作业面积29
000 hm2。
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无人智能植保趋势,桐城市无人机植保市场发展迅速,截止目前,植保无人机达80余台,主要以深圳大疆、高科新农、广州极飞为主,大型专业飞防组织5家。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日益加快,特别是桐城市乡镇企业比较活跃,从事农业的年轻人较少,现在农村里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妇女,传统植保需要大量劳动力,导致人工成本增加以及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严重缺乏,而无人机植保可以改变这一状况,无人机是高科技产品,它使农业植保变得科技化、智能化,劳动强度变小,这样一些年轻人就愿意来做。在人工成本增加和劳动力严重缺乏的情况下,无人机植保将作为桐城市农作物植保主要模式,地位及效益将越来越明显。
2 无人机植保优势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植保无人机更加成熟、稳定,市场对飞防的认识也已经在逐步加深,人们越来越认可这一植保模式。与传统植保相比较,无人机植保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2.1 高效安全
植保无人机飞行速度快,规模作业能达到2.67~4 hm2/h,其效率比传统植保至少高出30倍;植保无人机通过地面遥控或GPS飞控操作,喷洒作业人员远距离操作避免暴露于农药下的危险,提高了喷洒作业的安全性。
2.2 节约水药,降低成本
植保无人机喷洒技术采用喷雾喷洒方式至少可以节约50%的农药使用量,节约90%的用水量,很大程度的降低资源成本。
2.3 防治效果显著
植保无人机具有作业高度低,飘移少,可空中悬停等特点,喷洒农药时旋翼产生的向下气流有助于增加物流对农作物的穿透性,喷洒均匀,防治效果好。
2.4 成本低,易操作
植保无人机整体尺寸小,重量轻,折旧率低,易保养,单位作业人工成本低;容易操作,操作人员一般经过7~15 天左右的训练即可掌握要领并执行任务。
3 主要工作措施
近几年来,随着无人机植保井喷式发展,桐城市在植保无人机技术推广应用方面也不甘落后。2017年7月,在双港镇唐兴村真宝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南片示范基地)召开了全市水稻无人机植保现场会,安徽高科新农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组织两种不同的机型(单旋翼和多旋翼)四台无人机进行示范演示,各镇(街道)农机站负责人、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局属相关单位和周边群众120余人参加观摩。8月,又组织深圳森莱智航科技有限公司在大关镇何畈村禾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北片示范基地)召开了一次水稻无人机植保现场演示会,这次组织了六台不同机型同时进行演示,还进行了绕障碍物表演,打消了农户对复杂地形使用无人机植保的顾虑。参加此次现场会的有各镇(街道)农机站负责人、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机大户、种粮大户代表、局属相关单位,还特别邀请了安庆市辖区内各农机局、农机推广站负责人参加,加上当地政府、周边群众和一期新型农民培训班学员共计200余人参观现场会,十分成功,取得显著效果,得到农户称赞。
2018年3月,正是油菜盛花期,也是油菜菌核病防治的关键时期,桐城市在龙腾街道种粮大户鲍峰的四百多油菜田里举办了全面推广无人机防治油菜菌核病现场演示会,无人机飞防作业不仅对油菜的伤害非常小,而且省时、省力,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2019年6月,在桐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农机合作社骨干班上,特邀请了多名大疆无人机厂方技术人员先课堂授课,再现场技术培训和操作演示,学员们热情高涨,对无人机植保技术应用推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另外,2017年,桐城市还申请了安徽省首批植保无人机补贴试点县(市),并在2017年的购机补贴资金中安排45万元用于植保无人机试点补贴,截至试点时限结束(2017年12月2日~2018年3月15日),共补贴植保无人飞机18架,补贴资金28.8万元。
4 桐城市无人机植保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1 缺少专业熟练飞手
现在桐城市飞手一般都是农机大户、种粮大户们的下一代或相对年轻的人员,主要是他们在购买无人机后,厂家安排的无人机操作培训,时间短,实训经验不足,不是专门从事飞防作业,他们还要从事家里的各类农业生产。
4.2 专业飞防组织少
现在桐城市植保无人机分布主要以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主体购买,飞防时间短,机具利用率低,各家各户只对自家进行飞防,收回成本慢。
4.3 整机价格偏高、电池可持续作业时间短
植保无人机在价格上有点偏高,电池可持续作业时间短可能是整个飞防过程中致命弱点,频繁更换电池不仅成本高,还耽误作业时间。
4.4 药物飘移问题需要解决
有时有风,药物不可避免出现飘移,这样周围菜地和其他农作物就可能受到药物喷洒,与当地老百姓就会出现纠纷。
5 建议和对策
5.1 联合办学
通过与本地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建议增设无人机植保专业,以桐城市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为实训基地,与飞防组织签订就业合同,培养年轻熟练的飞手,解决就业渠道,实现校企共赢。
5.2 资源整合
整合资源,引导专业事情由专业组织来做,提高无人机作业时间和利用率。可以将全市划分几个区域,由规模较大的农机服务组织组建飞防作业队伍,全市建立作业平台,通过订单,做到农作物植保统防统筹,提高作业效益、经济效益。
5.3 政府扶持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当地政府可以叠加补贴,就像农作物秸秆还田机具叠加补贴一样,对植保无人机购置进行叠加补贴。将无人机植保纳入社会化服务补贴范畴,加大补贴力度,推动农作物植保向智能化发展。针对电池可持续作业时间短问题,政府应增加有关科研机构研发经费和引导生产厂家对技术研发资金的投入,集中力量,解决电池使用时间瓶颈问题。
5.4 协调沟通
无人机植保药物飘移不可避免,种粮大户应该主动和当地老百姓协商,将其菜园置换,专门在远离无人机作业区域外划出令他们满意的安全地块供其种菜。
6 下一步打算
加大无人机植保技术应用推广力度,通过举办无人机植保现场会,面对面传授技术;加强和厂方沟通,通过与市农机校联合举办无人机植保技术应用培训班;建立大数据平台,引导植保无人机有序发展。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