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燕
(石家庄市动物园,河北石家庄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对于园林绿化工程来说,做好园林植物的配置工作,在整个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的开展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只有科学、合理的做好植物的配置,才能更好的提升园林绿化工程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才能为后续工程施工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植物配置;应用思考
1
前言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建设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园林植物的配置是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关于植物的配置,应该对实际植物的生长需求进行充分的考虑,并且让其能够对实际环境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做好相应的协调与配置,这样整个园林植物配置才能更加科学合理,才能更好的满足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需求。而园林植物配置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应该对多方面的内容进行充分的考虑,同时结合实际绿化工程的要求和周边环境的特点,做好全方位的分析和优化,这样园林植物配置才能得到更好的优化,才能真正达到科学、合理配置的目标。
2
园林植物配置的思考
第一,充分了解园林绿化工程的实际情况。在具体的园林植物的配置上,相关技术人员应该深入到实际园林绿化工程的现场当中,对于周边环境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掌握和了解。结合相关植物品种生产的实际需求,做好相应的分析,并且围绕其生长过程当中的一些特性,做好全方面的思考。通过对施工现场当中土壤特性、地形特征、温湿度、植物生长习性等多方面信息的充分整合,配合科学的分析,制定合理的植物配置方案[1]。只有前期做好充分的调研与思考,这样后续使用配置方案才能具备更强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才能为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活动开展提供一个可靠的执行依据。
第二,对美观性需求进行考虑。对于园林绿化工程来说,保证园林整体的景观效果,这是在具体园林植物配置过程当中所应该思考的一方面内容。为了提升整体景观效果,实际园林植物配置上,应该对于其配置的思路进行适当的丰富与创新,在对于审美需求进行满足的同时,让整个景观更加丰富,并且能够突出一定的特色[2]。例如,在实际植物的配置上,通过对不同形态和高度植物的合理配置,让视觉效果更有层次感,从而提升景观效果的立体化特点。在实际色彩的搭配上,也应该结合不同季节植物本身的色彩特点,做好相应的调整,让整个景观效果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视觉特征[3]。
第三,突出植物的互补特点。对于园林绿化工程的效果来说,要想确保其配置的科学性,对于植物配置的互补效果进行更好的体现。在具体植物配置方案的制定上,应该对于植物覆盖率和具体的密度情况进行充分的考量和分析,并且从发展性的眼光对于后续植物生长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各方面问题进行预测。在实际应用上,通过对不同类型植物本身互补效用进行更好的体现,这样能够在提升观赏效果的同时减少各类病虫害的影响,让植物生长过程当中能够得到互相促进,这也是后续植物生长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手段[4]。另外,在实际植物配置上,对于植物的群落效应进行更好的强调。通过搭配不同品种的植物,这样能够更好的让整个生态效应得到提升。例如,如果植物群落能够得到合理的搭配,那么其本身的防风与防尘的效果就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实现对于周边有害空气的有效吸收,这对于整个园林绿化工程生态效益的提升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的。
第四,对于植物品类进行合理的评级。在植物配置和品种的选择上,合理的进行评级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考虑到植物本身是否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和生长能力,同时结合其周边环境的实际特征,综合的进行分析思考,合理的进行评价[5]。例如,对枝叶较为稀疏,冠形勉强保住的植物,在评价上则应该给予其一般的评级。对适应能力不强,出现严重病虫害和发育不良问题的品种,则给予其最低的评价。提升评价合理性,能够在具体配置的过程中,使整个方案得到更好的执行,也给相关的考核与评价分析工作也提供一个科学的依据和标准。
第五,合理利用乡土植物。在植物配置的过程当中,应该重视对乡土植物进行应用,这样能够让植物的配置展现出更多的本土气息和特色。在植物品种的选择和配置当中,应该打破“外来的就是好的”理念,重视对乡土植物的开发,让其能展现更好的价值。相对外来品种,乡土植物在生长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方面具备良好的优势。如果能对其进行合理的选择应用,那么就能够更好的减少后续绿化施工的难度,提升后续养护工作开展效果,减少整体成本。
3
总结
总的来说,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建设当中做好植物的配置是非常重要的。结合具体情况,对于植物配置的理念进行不断的创新与调整,引入更加科学的植物配置思路,体现出科学配置的优势,才能为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撑和保障。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