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兰霞
(武威市古浪县大靖镇人民政府,甘肃武威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基层农村的面貌已然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农业也迎来了大发展,其在保障国计民生与国家稳定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层农村的农业机械化的开展使得农业发展有了新机遇,各级党政机关大力支持农机的引进推广工作,对于问题的解决亦不遗余力,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促使农机推广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作为基层的工作者,发现农业机械化推广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就部分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基层农机推广;问题与对策
0 引言
中国各项体制改革正在成为各个领域和行业的推动力,因而,中国农业的产业机构与中国整体改革共同进步,基层农业和农机已然从单纯粮食生产供应向多元化、深加工化、高科技化转换,农业机械化已从单一收割性质向纵化深化方向拓展。伴随国家对其自动化、信息化的高要求,传统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已暴露出了部分问题,我们主要对此进行论述,提出更多原创性的对策及改善方式。
1 基层农业机械推广工作中所出现问题的有效应用策略
1.1 加大新型农机和技术的宣传是推广工作的重要途径
农民群众对于新型农机和相关技术的接受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因而我们进行农机推广工作时应该借助于宣传工具,且应考虑其文化水平和接受程度制定合理的宣传策略、把握恰当的宣传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和有效方式是宣传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各级政府可以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例如,新型农机下基层活动、为农村群众开展相关的农业知识讲座、进行农业机械的实际操作演示活动、开展新型农机和旧式同类型机械以及人工的比赛活动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活动带动农业机械更快的融入农村和农业,再如:新型玉米秸秆粉碎机和犁地拖拉机的结合性产品就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以及玉米秸秆粉碎切段肥田的循环经济意识。
1.2 加大惠农性质的补贴是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手段
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免除农业税、发放农业补贴、减免各种农业畜牧业性质的税收已然取得了重要成效,随着基层农业机械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各级政府对于农机推广的惠农补贴也在逐渐增多。例如,在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我国开展的家电下乡活动,由政府补贴农民13%~20%的购买费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在推广农机的过程中各地也大力开展相关工作,推出了诸多补贴政策,在此过程中经销商、政府相关补贴部门、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已然密不可分,农民对于政府的号召积极响应,政府为农民争取更加优惠的补贴,经销商为农民提供更加合理的价格和更加完善的售后服务、相关的技术指导。我们通过多种方式以确保惠农性补贴政策落实,如今,这样的政策已初见成效,可以说惠农补贴已经成为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手段。
1.3 农机培训模式的创新是推广工作的重要立足点
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中重要的两个环节是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对农民进行相关操作,因此,如果可以做好对基层推广人员和农民的培训工作,就会很容易取得成效。农民对于机械化的设备如果缺乏使用经验,则农业机械对其生产生活就有可能不会发挥应有的效果,为此应该积极展开对农机的创新性培训工作,创新其模式、丰富其内容、引申其应用,例如,可以在秋收时节或者是夏收秋种时节开展实地培训工作,培训人员积极投入秋收或者夏收一线,开始实地考察和调研,针对农机安装、调试、维修、作业中产生的实际问题,开展应用型的培训工作,针对具体问题提出通用型的解决思路。而对参与推广工作的人员培训则是注重培养其对相关政策的解释能力、与服务群体的沟通能力、与上级领导和同事的协调能力,因此,我们说这二者的培训模式创新都是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立足点。
1.4 建立乡镇级别农机工作站是贯彻落实推广工作的重要环节
在基层农村进行农机推广工作需要各级政府一以贯之,即各级党政组织需要对此项工作进行贯彻落实,因而,并非仅仅按照地区分派推广人员、配置机械、分发材料,且目前在我国部分基层地区缺少推广人员,至于工作站与指导点的设置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可以按照区域规划的实际情况,对社会资源和集体资源进行优化以合理的建设乡镇级别的农机工作站,其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适当由基层政府选择、录用、调配,其财政工资和建设费用可以由区县政府解决或者自行筹措融资,其指导意见和具体策略可以根据国家和省市地区实际文件进行优化,针对地广人稀的乡镇可以合并设置工作站,对于人口密集且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乡镇可以根据具体位置建设多个服务工作站。且在建设工作站的同时需要规范其制度、改进其管理,建立相应激励机制,多种途径并行以提高整体工作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总之,建立乡级的农机工作站或者服务站是贯彻落实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增加推广力量、解决相关人员后顾之忧、更好服务于三农都很有必要。
2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2.1 基层农机推广的机械装备缺乏结构的合理性
相对于旧的历史时期,我国农业发展更加迅速,农业机械化程度与日俱增,但是,在我们进行农机的基层推广此过程中出现了结构性缺陷,以及不同程度的问题,例如,在基层农村中大中型农业机械的数量较小,型号较为陈旧,与此相对小型农机相的数量、型号、应用范围都更加丰富,因此,就体现了机械装备结构合理性的缺陷。农民受到自身财力、能力、实际需求的限制,其所使用的农机往往有特定缺陷,在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亦有相对应的问题,对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农业发展中,对农机推广工作也形成严重制约。同时,部分农机推广工作站的业务结构存在问题,服务质量亦让人担忧,这些都是农机推广工作结构性缺乏的体现。
2.2 推广工作存在滞后性且对新型技术推广缺乏力度
科学技术发展速度逐步加快,促使越来越多的新型农机技术不断被研发,但是,从研发到应用,从实验室到应用地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农机推广工作可能会存在滞后性,对于新型技术的推广和宣传往往会后知后觉且绵软无力。基层的农机推广工作并非一地一项,而是涉及多方面、多层级、多领域。例如,部分地区的农业服务站或者工作站对新技术和新机械的介绍力度不足,导致推广工作的不到位甚至欠缺,部分乡镇负责农机推广的从事人员较少,客观上导致了其力度不足,农机推广工作的人员负责维修机械、宣传政策、推广农机,其精力的分散和不足导致了其滞后性,也使得各项推广工作没有达到预定效果,为农民所提供的技术指导与实际服务也会大打折扣。
2.3 旧有农机推广机制和推广程序不能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相契合
推广程序和推广机制通常自上而下、由表及里,主要通过已存在多年的农机推广网络和节点,以实施农业新技术与农机装备的引进、演示、推广。随着时代的发展,旧有的制度和方式已然略显落后,市场经济下的农民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要、结合个人喜好、根据农业规律选择合适的农机和服务,而不是单一的被动接受旧有农机推广机制推荐和引导的农机。农业市场已然从供应方市场转变为需求方市场,推广机制和推广部门主体地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市场整体性的调节不断反逼供应商、推广机制、研发机构随市场经济趋势做出改变,将由上至下的程序更正为由下至上,以超远视野满足实际需求,从而减少生产的浪费,提高实际的效率。然而,农机推广机制和程序的滞后极大的制约了农机推广工作的进行,推广体制亦不能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
3 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在现代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需要进行更多的基层推广工作,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好、更多、更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的农业机械。在农机推广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大多已被解决,且其效果良好。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和投入逐年增加,大力发展农业机械科研以及推广,着眼新的历史趋势和条件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建设,积极解决基层农机推广突出问题,以改革创新为导向、以服务三农为理念、以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为视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提供更多支撑。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