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玉璞,潘正武,苏红锦,杨永萍
(天祝县林业和草原局,甘肃武威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近些年,天祝县的天然草原虫害状况颇有些严重,每年草原上的植被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也因此影响到了当地的畜牧产业。有相关数据显示,天祝县的植被覆盖率下降了34.00%,植被的平均高度也减少了将近10 cm,同时,植物的种群有所减少,畜牧所需的牧草生长比例有一定的降低。这几年,我国在为控制绿色植被覆盖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积极制定并实施相关措施,加大力度贯彻落实,使虫害受到了一定的控制,能够明显发现草原植被的覆盖率降低速度有所减缓。与2016年相比,危害面积明显下降,蝗虫的和毛虫虽然仍保持可观的群体数量,但危害的程度已明显受到了控制,且显示出逐年下降的趋势。2018年,多方面数据显示,天祝县草原害虫危害降低,且发现虫害发生与防治范围、监测力度等因素有关,就天然草原虫害危害现状与成因展开分析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供相关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天然草原;虫害;现状;成因
1 天祝县草原概况
天祝县,处于甘肃省武威市的南部,位于河西走廊和祁连山东端[1]。天祝县面积达7 149 km2,其中天然草原39.13万 hm2,林地19.13万 hm2[2]。地理位置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境内地势状况为西北高,东南低,海拔约为2 040~4 874 m,乌鞘岭以南为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乌鞘岭以北为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全县年均气温-8~4℃,气候多变,多自然灾害[3]。
2 虫害种类及其分布
近些年,草原虫害防控任务回馈了不少信息,将这些信息数据整理归纳进行分析,草原虫害以草原蝗虫、草原毛虫和其他害虫为主,以下对这3种草原害虫进行逐个分析。
2.1 草原蝗虫
蝗虫,可谓是一种臭名昭著的昆虫,是蝗灾的主要飞蝗种类,为我国农业带来巨大的灾害。蝗虫的种类甚多,对草原造成严重危害的由20多种,由于天然草原不断退化和温室效应,为蝗虫的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分布范围十分广泛,新疆、青藏高原等地区都有蝗虫的存在[4]。是草原上的主要危害之一,对天然草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2.2 草原毛虫
草原毛虫种类不多,共8个种类,分布较广,天祝县的天然草原就有它们的身影[5]。喜食草叶,且数量较为可观,对天然草原的破坏也较为严重,毛虫存在的草原区域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牲畜的正常蓄养,也给当地牧民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2.3 其它虫害
包括螟虫、叶甲等等,我国北方区域分布较广,且新疆也存在这种现状,但个体存在一定的差异,所造成的危害也不一定相同。
3 草原虫害危害成因分析
3.1 防控工作的范围有待增加
近年来发现,草原虫害与防控工作的范围有一定的关系,布置有防控任务的区域所收到虫害危害明显小于没有采取防控措施的区域。2005年~2018年,防控工作积极扩展开来,但鉴于草原的广阔,防控面积仍有待继续增加,虫害防治还需继续努力。
3.2 对于虫害的监测与预警能力较弱
有研究显示,在虫害到来之前,相应的监测功能十分重要,若是成功监测到虫害侵袭,就能及时进行预警,对开展一系列的天然草原防治措施起到积极意义。但由于天然草原的虫害监测布置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加上没有完善的预警体系,天然草原的虫害问题依然存在。
3.3 没有相应的科学技术支持
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不断提升,各行业、领域都在充分运用科学技术。而天然草原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科研人员不足,加上资金预算等方面的紧张,难以研究出使人满意的研究成果。缺少天然草原防治项目的运行且没有相关科学技术支持,使天然草原的虫害问题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4 减轻天然草原虫害的相关建议
4.1 加强投入虫害的防治工作
想要正常开展天然草原虫害的防治工作,首先必须保障足够的资金支持,将防治工作的各项内容详细的划分出来,且通过会计人员进行相应的资金预算,将各项工作的明细清晰的注明,为有效改变天然草原虫害危害现状,应保障天然草原虫害防治工作的有序进行,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到当地的牧民与经济。
4.2 加强对虫害的监测与预警
对天然草原的管理应包括对虫害的监测与预警,根据天然草原的实际情况,建立天然草原监测预警体系,确定监测与预警的工作人员数量,建立监测预警队伍,使相关监测预警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义务,对天然草原的状态能够提供及时的反馈。同时,工作人员可以在相应的位置布置监测点,通过仪器反馈的信息录入监测预警系统,由系统来监督草原状态,有更高的准确性。最后可通过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对天然草原进行全方面的实时监测,同时对技术进行不断的优化,力争为防治工作提供坚实的护盾。
4.3 将科学技术应用于防治虫害
将防治虫害的物品准备齐全,资金也是必不可少的,投入部分资金建立天然草原管理项目,引进优秀的科研人员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共同研究虫害的防治工作,通过运用科学技术,攻克虫害泛滥难题,同时将天然草原虫害泛滥的根本原因查找出来并消除,根据天然草原的实际情况,研制出相应的药剂或仪器对虫害进行有效控制。从专业的角度,去解决虫害泛滥的现状,随时做好预防与治理准备,防患于未然,科学合理地应用相关药剂与仪器,积极防治草原虫害。2001年起,天祝县乌鞘岭林场的“天保工程”,就提供了科技支持,以综合培育为主,研究林草恢复技术,力争改善天然草原现状。
4.4 提高草原管理人员的治理意识
对于草原虫害危害的预防与治理工作,不仅仅需要针对防治虫害技术和防治工作内容,还需要提高草原管理人员的防治意识,只有加强草原管理人员的防治意识,才能最大化发挥防治虫害技术和防治工作的作用。可以定期组织草原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着重强调天然草原的重要性和虫害泛滥引发的灾害,使草原管理人员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天然草原的治理规划,使管理人员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4.5 对草原整体的管理能力需要加强
草原虫害泛滥的主要因素有全球气候变暖和过度畜牧等等,草原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为虫害滋生提供了温床。因此,对草原的管理可以主要从这一部分着手,恢复天然草原的植被覆盖率,改变利于虫害繁衍的现状,能够有效控制天然草原虫害所带来的危害。经过多方面数据显示,过度放牧的草原区域严重缺乏蝗虫等害虫的天敌,而没有受到放牧影响的草原区域,蝗虫等害虫受到天敌的制约,数量明显得到控制。天祝县林业局在“三业”达到标准的范围内,采取一系列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防治措施,加强对天然草原的管理,使草原生态恢复平衡。
5 结语
近些年,随着化工企业和汽车等数量的快速增长,人们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愈来愈多,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也日益增多。同时,随着大规模畜牧产业的兴起,草原上放养的牲畜数量逐年增多,草原天然植被的生长速度不及牲畜啃食的速度,导致植被的年产量持续下降,草原植被变得稀疏甚至沙化,严重破坏了生态均衡。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加快了草原虫害繁衍速度,天然草原虫害泛滥必不可免。因此,想要减缓天然草原的虫害现状,就必须要对虫害泛滥的成因引起重视,本文从加大虫害防治工作、加强监测与预警、应用科学技术于防治虫害、提高草原管理人员的治理意识、加强天然草原管理能力五个方面提供了解决草原虫害的建议,力争有效改变天然草原虫害现状。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