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成祥
(65651部队农副业基地,黑龙江嫩江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农业是一个国家国民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支撑整个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由此可见,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而农业生产在发展的过程中极容易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尤其是在降雨天气中,少量的降雨能够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但是持续性的降雨或者暴雨会使得降水量增加,从而导致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以至于影响到整个农业的生产状况。
关键词:降雨天气;农业生产;应对措施
0 引言
不同的降雨天气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适量的降水能够有效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甚至还会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大量的降雨天气极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致使农作物受到严重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农作物的产量就会出现下降的现象,进而对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阻碍。本文则是就降雨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1 降雨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
对于降雨天气而言,其自身的降水量有大有小,这也就意味着降雨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有大有小,而在特定的节气里降雨,且降水量比较适度,就会增加土壤的湿度,使其处于墒情适宜的范围之内,进而对农田作物的生长产生有利的影响,这也是针对小部分的降雨天气来说的,还是有不少降雨天气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1]。
一些地区在夏季时,降雨天气就会大大增加,并且降水量也比较大,而且这种降雨天气比平常的降雨天气在降水量方面明显偏多,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当地土壤的湿度急剧上升,以至于部分土壤的湿度出现饱和,在此基础上,若是降雨天气还在持续,并出现降水量过多的状况,在农田排水不畅的情况下,就会致使大多数农田出现积水的情况,这样的农田土壤孔隙就会被雨水所填满,使得大量陆生农作物的根系发生缺氧状况,以至于相关农作物根系的呼吸活动受到极大的抑制,让农作物的新陈代谢功能无法正常进行,从而令农作物受到非常大的伤害,进而导致农作物的减产,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相关农业部门在应对这种情况时,要及时排水,晾晒被淹农田,并在农田增施适量的氮肥,增强农田的透气性,促进农作物根系的健康生长[2]。
另外,对于一些在生长盛期极为喜光的棉花等农作物来说,一些持续性的降雨天气会影响其自身的正常生长,致使这类的农作物的产量以及质量出现下降的情况。不仅如此,大量的降雨还会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对于农田土壤来说,其自身在受淹的过程中,会使得土壤肥力大量流失,而农田中的水排尽之后,农作物也会因为土壤养分不够影响正常生长,进而降低整个农田的产量,面对这种情况,农业部门则需要在洪涝之后及时追肥,让农作物能够恢复正常的生长,避免减产情况的出现。
在所有的降雨天气中,暴雨天气属于一种灾害性极强的天气,并且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也极为严重,暴雨天气的降水量相比于其他类型的降水天气会更多,而这样的降雨天气所产生的危害也是极大的,其对于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影响也不仅仅是一个洪涝灾害就可以体现出来的,大量的降水会将整个农田淹没,在这样的情况下,颗粒无收也只是让人们的财产受到损失,但是山洪暴发则会引发更为严重的情况,那就是造成人员伤亡,除此之外,大量的降水会对水库的堤坝造成极大的冲击力,致使水库堤坝被冲垮,进而引发泄洪灾害,人们的房屋在这种情况下也难以维持正常的防护功能,反而会被大量的洪水冲塌,面对这种降雨天气,人们的人身安全尚且无法得到保障,更不用说农田作物了,而相关部门则需要在暴雨天气中,做好农业生产的防护工作以及人员的疏散工作,以此减少人身财产的损失[3]。
2 农业生产应对降雨天气不良影响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对降雨天气的重视,做好预防工作
我国若想使得农业生产获得长远平稳的发展,就要减少的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不良影响,其中就包括降雨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不良影响,这需要相关农业生产部门对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不良因素加以重视,并且还要提高自身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同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影响因素予以防治。适量的降雨能够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是大量的降雨则会造成农作物的损毁,因此,相关农业部门要对降雨天气情况加强重视,要每天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并且注意每一次降雨天气的降水量,以免降水量过多导致农作物出现受淹情况。一旦发现大量降雨天气,就要组织各地工作人员对相应的排水管道进行检查,还要对出现损毁情况的相关管道进行及时维修,使其能够在降雨天气中正常排水,避免农作物生长的地区出现积水情况,影响农作物生长[4]。另外,对于一些农业设施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加固,比如大棚等,在大量降雨的天气中,一些农业设施会因为年久失修出现坍塌的情况,相关负责人需要提前做好加固工作,提高其安全性与稳定性,避免因设施接受不稳坍塌导致相关农作物受压受损。不仅如此,农业部门还要要求各地负责人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生长环境加以关注,明确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的养分与水分,加强对农作物的生长管理,以此促进良好产量的形成。
2.2 加强气象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工作
降雨天气在产生之前会出现相应的气象情况,而气象情况也会反映出降雨天气的降水量以及分布地区,因此,农业部门要与有关气象部门以及水利部门等加强相应的联系,对于天气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及时且全面的掌握,以此预防降雨天气等相关自然气象灾害,降低农作物的受损情况,一旦气象部门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就要对相关天气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的分析,明确气象灾害的具体状况,相关农业部门在了解之后也要及时进行气象预警的发布,让相关地区的农业生产区域负责人以及农民做好防范工作。除此之外,相关农业部门还要对内部的值班制度进行有效的完善与落实,以免因出现空岗情况影响灾情上报,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的损失,基于此,农业部门不仅需要设置应急值守岗位,还要对这一岗位的值守情况予以重视,并将每日的应急值守任务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身上,与此同时,农业部门还要对农业气象灾情的调度工作予以强化,对于农业气象灾害情况等进行主动的了解、核实以及向上反映,对于重大的农业灾情要进行即时的上报,确保农业受灾信息的即时性以及准确性,进而为农业的防灾、抗灾以及救灾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3 做好农田的疏通排水工作
在降雨天气中,其降水量的多少决定着农作物的受损程度,少量的降水会为农作物提供有力的生长条件,反之,大量的降水就有极大可能导致农田出现洪涝情况,尤其是处于一些地势低洼的地区,这些区域的农田一旦遇到强降雨的天气,其农作物肯定会出现受淹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就需要加强相应的疏通排水工作,农业部门可以提前在农田中铺设排水管道,以此有效预防强降雨天气,而在铺设排水管道的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还要考虑泥沙堵塞的情况,并做好防堵塞措施,避免在降雨天气中因为雨水裹挟大量泥沙流进排水管道内,造成管道出现堵塞的情况。除此之外,疏通排水管道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受损或者管道内泥沙淤积的情况,导致在降雨天气中雨水不能从农田中及时排除,以至于农田作物受到破坏,影响了农作物的质量与产量,因此,农业部门需要定期派维修人员对排水管道进行检查,尤其是在降雨天气之前,要对管道中淤积的泥沙进行及时疏通,而对损坏的排水管道也要进行修理,确保雨水能够有效排出农田,保护农作物不受侵害。
3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有些类型的降雨天气会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过程,这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对降雨天气予以重视,并采取科学的措施对降雨天气进行防范,降低降雨天气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的影响,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同时也要做好灾后补救工作,以此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