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民
(漯河市郾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漯河 农业管理论文发表)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粮食大国,小麦是我国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主要通过对河南省的土地质量进行分析,认识到强化小麦的施肥技术对提高小麦的质量与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河南不同地区的小麦的施肥提出了不同的配方,同时强调对施肥量严格把控,以便提高小麦的产量。
关键词:冬小麦种植;科学施肥;粮食产量
0
引言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种植的主要地区,占全国小麦总种植面积的20%以上。随着小麦新品种的研发、农耕方式的改变以及多年土壤肥力的变化,原有的施肥已经满足不了小麦的生长需求,通过对小麦进行科学的施肥方案实施,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
1
对河南中北部冬季小麦科学施肥
1.1 施肥原则
河南的中北部属于华北平原及关中平原灌溉冬小麦区。常年以来,这两个地区的冬小麦氮肥实施普遍过量,导致了氮磷钾养分的比例严重失衡。当地农民一般采用的是一次性施肥方式,导致了后续的氮养分供应不足,硫锌磞元素等微量元素也经常供应不上,使土地的保水能力较差。
所以,针对河南中北部地区的施肥原则是通过对土壤成分中进行微量元素分析,适当的减少氮肥的前期一次性施肥量,坚持多次少量的原则,根据土壤氮肥的含量以及小麦的品种调节肥料中氮肥比例,保证了小麦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氮元素的平衡。通过对土壤肥力的了解,能够高效施用磷钾肥。同时,还可以将小麦的秸秆粉碎重新添加到田地中,增施有机肥。将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保证土壤的保水保肥力;对于硫、锌、硼等微量元素也要进行合理施用。如果田地中出现了酸化、板结、盐渍化等土壤问题,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土地进行改良。
1.2 施肥技术方案指导
对于在返青期前,小麦总茎数少于45万/667m2,并且小麦的叶子颜色较淡,长势差的麦田,应该及时进行施肥,春季期间,追肥可分两次来进行。第一次是在起身期,随浇水进行追加尿素5~8 kg/667m2;第二次追肥是在拔节期,随浇水追加尿素5~10 kg/667m2。
若在返青期前,小麦总茎数在46~60万/667m2之间,且整个麦田的植株偏小,需要在小麦进入起身期前随浇水追施尿素10~15 kg/667m2。若在返青期前,小麦总茎数在61~80万株/667m2之间,麦田长势良好,可在小麦进入起身期前随浇水追施尿素12~15 kg/667m2。若在返青期前,小麦总茎数多余81万株/667m2,麦田叶色浓绿,小麦的长势积极,应该在小麦进入起身期进行中耕镇压、推迟氮肥的追加与使用量,控制麦田的小麦长势,避免发生倒伏或者贪青晚熟的情况。可以在拔节期的后期追施尿素8~10 kg。
在锌、锰元素缺失的区域,可以基施硫酸锌或硫酸锰1~2 kg/667m2,缺硼地区可酌情基施硼砂0.5~1 kg/667m2。提倡结合“一喷三防”,在小麦灌浆期喷施微量元素水溶肥,或用磷酸二氢钾150~200 g/667m2和0.5~1 kg/667m2尿素兑水50 kg进行叶面喷洒。若开始施用过有机肥,可减少化肥的施用。
2
对河南南部冬季小麦科学施肥
2.1 施肥原则
河南南部属于长江中下游冬小麦地区。长江流域地区的冬小麦特点是有机肥用量少,若氮肥用量偏多且前期氮肥的施肥比例大,经常会出现微量元素缺乏的状况[1]。所以,应该对河南南部地区增施有机肥,将小麦的秸秆搅碎施加到麦田中去,将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提高麦田中有机肥的含量,增加土壤的保肥能力,减少施肥时氮肥的使用,根据小麦的品种、品质的不同,调整基肥追肥的使用量与比例,较少前期氮肥的使用;对于缺少磷元素的麦田,增加磷肥的使用量,肥料的使用与绿色先进的栽培技术相结合,控制土壤中肥力的合理性。
2.2 施肥技术方案指导
在春季灌溉期间,注意小麦的起身期前的天气情况与麦苗的生长情况,尤其是降雨量的多少。如果降雨量达不到麦苗需要的水平,要在早春的时候,趁天气回暖、土壤蒸发量加大,及时进行灌溉,注意气温的变化、灌溉量与灌溉时长。如果麦苗在冬季受损严重,多数冻死或者群体数量严重不足时,应尽早进行灌溉,并施加返青肥,以促进春季时麦苗的生长发育,保证成穗数。
对于不同苗田的产量不同而追施不同数量的肥料。产量水平300 kg/667m2以下,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6~9 kg/667m2;产量水平300~400 kg/667m2,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9~12 kg/667m2;产量水平400~550 kg/667m2,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2~17 kg/667m2和氯化钾3~5 kg/667m2;产量水平550 kg/667m2以上,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7~20 kg/667m2和氯化钾3~5 kg/667m2。
3
对河南东南部冬季小麦科学施肥
3.1 施肥原则
河南的东南部属于华北地区养冬麦区。河南东南部的土壤主要以砂姜黑土为主,土壤本身的含肥力不高,有效的磷元素较少,微量元素经常缺乏,耕层浅,土地的保水保肥能力也不高。所以对于河南东南部的施肥原则就是稍微降低氮肥的施量,增加磷肥的用量。把小麦的秸秆粉碎投放到麦田当中去,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肥含量,将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同时对微量元素锌、硼等的施用也要增多,如果田地中出现了酸化、板结、盐渍化等土壤问题,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土地进行改良。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提高小麦的产量。
3.2 施肥技术方案指导
在早春期间,借着土壤返青或者降雨的机会,施加尿素5~7
kg/667m2,施加到田地的垄沟中,完毕后用土壤盖住。若生长后期再遇降雨,可继续施加5~8 kg/667m2。对于缺少磷元素的土地。根据实际情况可施加磷酸二铵7~10 kg/667m2,缺钾的土地可追施氮钾复合肥15~20 kg/667m2,施肥后加土掩盖。
4
河南西部冬季小麦科学施肥
4.1 施肥原则
河南西部属于西北雨养旱作冬小麦地区。这个地区的主要特点就是土壤有机物质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小麦的生长季节降雨少,春季追肥困难等特点。根据对土壤的成分含量与每平方米土壤贮水量进行分析,确定基肥的用量。增加有机肥的施用,将无机肥与有机肥相结合,注意基肥的施量,还要保证微量元素的施用,施肥应与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相结合,还应注意麦苗的防寒防冻。
4.2 施肥技术方案指导
为了防止小麦在成长的后期出现干旱的情况,西部地区的小麦应该做好防旱措施,进行有效的保水,防止早春小麦封垄前水分大量丢失。麦田在返青期前,要及时的进行镇压与划锄,破除坷垃,保证土壤的紧实。对于灌溉过的越冬地,在解冻前应及时划锄、消除裂缝。在小麦进行封垄前,也可以用秸秆被的方法对麦田进行覆盖,防治早春水分的丢失。
对于土地肥力不足的地区,要随时观察天气变化,抓住下雨的时机,进行施肥追肥。对于缺氮的田地要追施尿素5~7 kg/667m2,缺磷的田块要追施磷酸二铵7~10 kg/667m2。对于有灌溉条件的干旱地区,要结合早春的降雨条件,进行灌溉。
对于播种较早、前期施肥过高造成的冬前生长旺盛的麦田,要促控结合。没有灌溉过的旱地,及早划锄镇压。浇过越冬水的麦田,要及早划锄,并把春季灌溉期推迟至拔节期后期。对于播种较晚、苗势较弱的麦田,要尽早浅划锄,提高地温,促使麦苗的生长发育[3]。
5
结语
河南是我国主要的小麦种植地区,小麦的生长情况关系到小麦的产量。对小麦进行合理的施肥是增产的重要措施。在新形势下如何对冬小麦进行科学的施肥是农民关心的问题,施肥是否严谨对小麦的生长与产量也有着重大的关系。因此,需要掌握冬小麦的施肥技术,以便增加粮食产量。
本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