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杂志社! 北京时间: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期刊简介 栏目设置 投稿须知 杂志封面 在线投稿 作者留言 联系我们
《农业开发与装备》官网邮箱:nykf@vip.163.com ,欢迎投稿!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编辑出版 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
主  编 陈巧敏
副  社 胡进鑫
主  任 李 丹
投稿邮箱 nykf@vip.163.com
咨询电话 010-51459908 025-84346221
社  址 南京玄武区柳营100号
刊  号 ISSN1673-9205
     CN32-1779/TH
邮政代号 28-284

农民培训 您的位置:首页 - 农民培训

唐山市丰南区夏玉米冬小麦 “两晚”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已阅:2313

王振峰

(唐山市丰南区农牧局,河北唐山  063300

夏玉米、冬小麦是唐山市丰南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分别在1hm2以上。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扶持、农业项目的实施以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无论是夏玉米冬小麦的产量,还是其产品品质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为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节约成本,进一步挖掘两大作物的增产潜力,必须大力推广以玉米晚收、小麦晚播为主要内容的“两晚”增产技术。

小麦、玉米两晚栽培技术的概念

“两晚”增产技术,是指在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域内,通过适当推迟玉米收获时期和小麦播种期,使小麦、玉米充分发挥增产潜力的节水、稳产、高效栽培技术。简单的说,就是玉米晚收、小麦晚播。“两晚”增产技术适宜在我区推广,在基本上不增加农民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的情况下,可以大幅度提高小麦玉米的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

“两晚”栽培技术之夏玉米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选择植株叶片上冲耐密的紧凑型、株高适中、丰产性状好、抗逆性强的中早熟品种。适宜丰南区栽培的品种有郑单958、浚单20、鲁单818等。

2.2  播种定苗

选择包衣的玉米种子播种,没有包衣的种子可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以防治地下害虫及灰飞虱、蚜虫的为害。播种期在小麦收获后抢时播种,播种期一般在62025日。墒情较差的地块应在播后浇水,禁止造墒播种,以免延误播种期。采用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与玉米机械化直播一条龙作业。播种深度35cm,行距60cm。小穗耐密紧凑型玉米品种应达到每亩45005000株,中穗型玉米品种应达到每亩35004000株。于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缺苗地段要留双株。

2.3  肥水管理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稳氮、增磷、补钾,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追花粒肥。全生育期每亩需施纯氮18kg、五氧化二磷6kg、氧化钾12kg、锌肥1kg5叶定苗时,每亩施纯氮35kg,促根壮苗;在玉米1213叶时,每亩追施纯氮12 kg,促穗大粒多;在灌浆期追施纯氮3 kg,防止叶片早衰。旱浇涝排,在大喇叭口期至籽粒形成期为玉米需水临界期,应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

2.4  化学除草

玉米播种后至5叶前,每亩用40%乙阿合剂或42%异丙草200300 g对水30kg喷雾。

2.5  病虫害防治

玉米出苗后,采用菊酯农药与10%吡虫啉,配合乙蒜素混合喷施,防病治虫。穗期是多种病虫害盛发期,可选用10%吡虫啉、2.5%三氟氯氰菊酯等与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等综合防治。

2.6  收获

改过去的玉米苞叶变黄、籽粒变硬争时抢收,为苞叶干枯、黑层出现、籽粒乳线消失、籽粒生理成熟时收获。即由传统的920925收获,推迟到925105收获。夏玉米适当晚收10 d,每亩可增产4050 kg  

“两晚”栽培技术之冬小麦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选择品质优良、抗病、抗逆性强、株型紧凑、光合能力强、落黄好、抗倒的冬性品种,适宜种植的冬小麦品种有轮选987、京冬8号。播前要进行种子精选和包衣。

3.2  播前准备

整地旋耕或采用机械化秸秆还田,耕深20 cm。耕前施足底肥,每亩施纯氮67 kg、五氧化二磷78 kg、氧化钾58 kg、锌肥1 kg。耕后耙压,上虚下实。

3.3  播种

适当推迟小麦播期,播种日期由传统的92530日,推迟到101105。使用精播或半精播机械播种,播种深度为35 cm,行距一致,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

3.4  冬前管理

在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小雪”至“大雪”节气浇好冻水,利于保苗越冬。

3.5  春季管理

小麦返青后,要及早划锄,通气保墒,提高地温。高产田一般在拔节期至拔节后期施肥浇水,我区一般在42025日浇水,每亩追施纯氮67kg。在小麦挑旗或开花期,遇干旱及时浇水,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生育后期尽量不浇麦黄水。

3.6  化学除草,综合防治

冬前及时进行化学除草,小麦三叶后每亩可喷施2,4-D丁酯50g。小麦中后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期,对产量品质影响较大,主要有麦蚜、红蜘蛛、吸浆虫等,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可选用的杀虫剂有40%氰马乳油、毒死蜱,杀菌剂有三唑酮粉剂或禾果利等。在挑旗、孕穗期至灌浆期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氨基酸叶面肥,并与杀虫剂、杀菌剂配合使用,可起到“一喷三防”效果。

3.7  适时收获

在小麦蜡熟期采用机械化收割。

3.8  推迟冬小麦播种期的优点

冬小麦适当晚播,可避免冬前旺长,群体过大,减轻田间郁闭,有利于形成健壮个体,创建合理群体,防止后期倒伏。同时也保障了有充足的时间精细整地,为小麦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在灌浆后期由于不进行麦田玉米套种,避免了因播种造墒而导致的小麦早衰,同时也避免了因套种操作伤害植株而影响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