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利
(重庆市大足区智凤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2361)
猪子宫内膜炎是一种母猪常见的产科疾病,近年来,笔者走访了我区许多中小型养猪场,发现许多场内的种猪生产区,母猪子宫内膜炎发病较多,特别是规模小、管理粗放、卫生差、生产操作不规范的,发病率较高,个别的高达40~50%。患猪往往发情不正常,或发情正常但屡配不孕,被迫淘汰,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1 发病原因
母猪在栏舍地面卫生差,或母猪在有污水的运动场内活动时,细菌经阴门进入子宫引起炎症;同时,母猪在配种、分娩、助产、流产时,如果不注意卫生或消毒不严,会将细菌带入子宫,造成母猪的生殖感染;另外,分娩时部分胎衣、死胎残留在子宫中,也能引起子宫内膜炎。引起子宫感染的细菌中以大肠杆菌、棒状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为多,导致发生子宫内膜炎。
2 临床症状
母猪发生急性子宫内膜炎时,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至40.5~41.5℃,从阴门中排出大量暗红色或黄白色的,有臭味的黏液性或脓性的分泌物,并粘着在阴门周围。产后母猪排出的分泌物中常混有胎衣碎片。慢性子宫内膜炎时,病猪一般食欲或精神正常,病猪按时发情,但发情时,从阴门流出白色透明或脓性的絮状渗出物,屡配不孕。
3 综合防治
3.1 预防和保健
3.1.1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圈舍清洁卫生和定期消毒工作,减少环境中有害细菌数量,保持环境清洁、干燥。
3.1.2 合理营养,根据不同饲养阶段,提供母猪适量、优质全价饲料,保持母猪中等体况,避免母猪体弱、体虚现象。
3.1.3 规范配种环节操作,尽量避免公猪直配,人工授精时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认真做好器械和母猪外阴的清洗消毒工作,严防人为带菌进入产道。
3.1.4 做好产前产后保健工作。母猪产前2周用2mg/kg的伊维菌素粉拌料饲喂7d或一次性用“伊维菌素针”每33kg体重肌注1ml,清除母猪体内外寄生虫,并将母猪清洗消毒后方可转入产房。同时,母猪产前产后在饲料中按照替米考星50mg/kg、阿莫西林300mg/kg、黄芪多糖70mg/kg,混合拌料用7d;或母猪产后立即注射20ml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或甲磺酸培氟沙星,可有效地预防该病的发生,并预防其他细菌性感染。
3.1.5 重视接产,做好助产工作。产房应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24h值班。母猪发生难产需要助产,要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外阴,双手用肥皂水或1∶1000的5%聚维酮碘严格消毒后伸入产道进行处理。如胎衣不下,可肌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或缩宫素20~40国际单位。助产后及时通过产道注入青、链霉素或甲硝唑等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同时可添加饲喂纯中药制剂复方益母草,补气益血,活血化瘀,对产后胎衣不下、恶露不尽、血瘀腹痛、气血不足有很好疗效,有效防治母猪子宫内膜炎发生。
3.2 治疗
治疗时,可采取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相结合的措施,尽可能早发现早采取治疗的措施。
3.2.1 冲洗子宫:若阴户有分泌物流出,首先冲洗子宫,先用 0.1%的高锰酸钾或0.02%新洁尔灭或1∶1000的5%聚维铜碘500~1000ml冲洗,后用0.9%的生理盐水500ml冲洗,尽量排完残留的溶液。治疗中,若子宫颈不开张,可用小剂量的苯甲酸雌二醇3~5mg使子宫颈口开放,间隔3d注射1次,再肌肉注射小剂量的缩宫素5~15单位,使子宫收缩排出炎症渗出物。
3.2.2 局部用药:冲洗后向子宫内注药(根据实际,任选一组):①青霉素400万单位+链霉素200万单位+生理盐水100ml,每日一次,一般用3~5d;②0.5%甲硝唑80ml+80万单位青霉素5支+1g链霉素2支,一天2次,连用2~3d;③用复方阿奇霉素注射液10~20ml,1d1次,连用2~3d;④生理盐水100ml+环丙沙星0.4g+前列烯醇3mg,1d1次,连用2~3d。
3.2.3 全身用药:氨苄青霉素320万单位,链霉素300万单位,肌肉注射1d2次,连用3~5d;左氧氟沙星或甲磺酸培氟沙星20~30ml,肌肉注射,1日1次,连用3~5d;有全身感染症状的,可用氨苄青霉素2g或先锋霉素5号4g、地塞米松25mg、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g,静脉滴注。
关注畜牧兽医联盟公众号:xmsylm 期待与您一起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本联盟由《中国畜牧兽医文摘》、《兽医导刊》杂志等知名畜牧媒体联合主办

|